口舌之爭的人太多,這就是大明的現狀!
朱由檢就是要用實行軍閥獨裁和侵略擴張的思想和政策來統治全國。
雖然和民族的個性不符合,但不如此的話,又如何挽救帝國危在旦夕的命運?他的工業化程序,如果不靠戰爭去帶動,那些工業產品造出來自己看啊?
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麼營銷,世界各地都以溫飽和掠奪為主,人類的世界,本來就是一個掠奪的世界,這貫穿於整個歷史的始末。
對內鎮壓反戰革命運動,宣傳極端的民族主義,對外則窮兵黷武,進行國土擴張;經濟以軍事發展為目標,由政府補貼軍需,帶動重工業發展迅速;並以戰爭實利再擴軍;人民被要求向國家無私奉獻,私權、人權、言論自由受到壓抑;政治上實行集權制,議會及司法機構無法有效制衡政府;全部都有。全部都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的陪襯!內閣要職由軍人擔任;教育以軍事訓練、仇外主義、自我民族優越作為自幼養成的教材;人民日常生活常受軍事上的動員與干涉。建築與公共設施廣泛地要塞化。普遍行徵兵制。役期長,軍籍不分男女一概登入,必要時會徵收未達役齡的少年進入軍中作戰或任務;歌頌軍人貢獻,尊崇軍人的社會地位,甚至在歷史、考古、宗教、文學、藝術等層面美化軍人和戰爭;外交多以軍事優勢欺凌鄰近地區,以謀求實利和國際地位;政府吹噓侵略掠奪後的利益,激發人民對戰爭的熱情,以確保民意對戰爭的支援。
軍國主義的基本理論包括對和平的否認。堅持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認為戰爭本身是美好和令人神往的。
軍國主義的行為體現為某個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軍事化,以及對外奉行侵略擴張的政策。在軍國主義國家,戰爭成為國家的主要目的。國家的生存和發展主要依靠對外掠奪和擴張。近代的表現主要為德國和日本。
普魯士由小而大,由弱而強,還因為它推行軍國主義政策。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即位時正值三十年戰爭,勃蘭登堡被瑞典軍佔領。他親身體會到軍隊為立國之本,因此他決定向瑞典學習,建立一支常備軍。1653年,他與容克貴族達成協議:允許容克對農民行使警察權和裁判權;容克則同意選帝侯徵收“軍事稅”。以便創立常備軍。在這個協議中,選帝侯也同意讓容克擔任常備軍的軍官。從此以後。容克就與普魯士軍隊結成不解之緣。從腓特烈。威廉以來,普魯士國家就變成一架強大的軍事機器。到腓特烈。威廉一世在位時期,普魯士軍隊的數目幾乎增加了一倍,達85460人,相當於全國居民的4%。在全歐,普魯士在人口方面佔第13位,但是其軍隊的數目卻佔第4位,國家財政收入的3/4都用在軍事上。在軍隊中實行盲目服從,容克出身的軍官可以任意鞭撻士卒,有些士卒往往因不堪軍官的虐待而自殺。平時軍紀甚嚴,但是一到戰時,軍官卻縱容士兵燒殺掠奪。
普魯士的軍國主義是與容克階級緊密相聯的。容克階級積極支援軍國主義政策,這是因為這個政策給他們帶來許多利益:第一,實行軍國主義及侵略擴張,他們就可以獲得新的地產。第二,隨著國家領士的擴張,行政管理機構也就擴充起來,這就為容克的子弟提供了更多的當官機會。第三,加強軍事力量,也相應地增加了軍官的數目從而為容克的子弟提供了更多的軍官職位。
容克階級擁有雄厚的經濟力量,他們的經濟力量是建立在農奴制上面的。德意志的“農奴制第二版”在普魯士表現得最為突出。從16世紀到17世紀上半期,普魯士,特別是易北河以東地區的農民又農牧化了。他們完全被束縛在土地上,並且被迫向地主提供勞役地租及代役租。農奴每週要在領主的土地上勞動4~6天。1710年一個官員在報告中寫道:“地租、勞役、租稅、士兵駐紮和貢賦等經常增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