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夜交付中樞院,並轉給大明報的報社。
這篇社論直接將運動推向了頂峰,保衛皇帝,全民皆兵,也成為了最響亮的口號!大部分人都不清楚皇帝現在有什麼需要保護的地方,中原反民已經脆弱不堪,似乎已經從大明銷聲匿跡了一般,匪首高迎祥,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都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關外的皇太極最近也很太平,在大明報上面,都沒有看見遼東有戰事,大明報就因為大事從來不隱瞞,在整個北直隸和八省當中,都很高的權威性,這不僅僅是一份中央的喉舌刊物,同時也很寫實。
皇帝讓中原的災民向山東轉移,以準備對外移動一些人口。臺灣的人已經不少了。在崇禎三年的時候就往臺灣移民了四十多萬。皇帝暫時還沒有繼續往臺灣運人的打算,糧荒問題依然緊迫,即便是加大了南北之間的聯絡,即便是現在南方也開始種植推廣2044的優良稻種,整個大明的農業也在迅速恢復當中,但畢竟是杯水車薪,崇禎皇帝朱由檢急需要發動對外戰爭,以緩解糧食上面的壓力!
在國內形勢混沌不堪的情況當中。1636年,皇太極正式由汗改稱皇帝,改國號大清,族名滿洲。
皇太極的本意是要讓大明更亂,卻沒有想到反而是幫了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大忙,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訊息,他的運動最終會變成怎麼樣,他還不確定,但是這個契機,他是肯定要抓住的!在這樣的時候。誰再敢公然的對皇權,新法。運動有情緒的話,就等同於賣國賊!
朱由檢在大明報上面親自發表社論,《天無二日,大明上下當知恥而後勇》。並增發《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小冊子,大批的地主階級青年在向皇帝靠攏,本來透過對削弱王爵的定性,對殺掉周延儒平復江南民憤之後,地主階級就已經有了向皇帝靠攏的意願,加上那每日就在每個人身邊的運動,大街小巷的標語,響徹耳膜的口號,早就讓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個人崇拜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遠遠的超過了一個帝王應該到達的高度,此時再次面對外敵,面對有人敢稱帝,那民間的憤怒情緒才真正的被調動起來!
“今年的考選令,各省同時開考!朕需要五十萬青年幹部!”崇禎皇帝朱由檢氣度輝煌的對王承恩道。
王承恩已經習慣了皇帝的大氣魄了,只是提醒道,“全部來參加考選令的人,也不知道有沒有五十萬?”
朱由檢哈哈大笑,“你看著吧,一定有!把朕的這條聖旨用大明報給朕發出去,再發大明要正式收回朝鮮,朝鮮是大明的行省,大明要開始對滿清全面作戰!敢在這個時候稱帝,朕要讓你過不了幾天皇帝癮!”
王承恩急忙答應下來,下去辦事,但心中卻驚恐莫名,滿清在這個時候稱帝,可以說時機把握是不錯的,至少在王承恩看來是這樣的,大明雖然已經開始恢復,但國力明顯不足,有糧餉和糧草嗎?沒有的話,憑什麼去跟建奴開戰?建奴就是要勾你去打啊,建奴離著近,騎兵幾日便到,而大明要從京畿地區運人去朝鮮,這得運多少人,需要消耗多少的人力物力?大明拿什麼去跟人家打?
崇禎皇帝朱由檢已經瘋狂了,他不需要跟任何人商量,大明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從天下都不在自己的控制,到天下就他一個人說了算,崇禎皇帝朱由檢用了足足九年的時間!
皇帝對天下發布詔令的同時,中原反民在知道了大明對建奴開戰的契機之下,再次形成小規模的組織,人數在十萬人左右,分成十多股勢力,其中仍然是以高迎祥為最主力,輔以張獻忠和李自成等,崇禎帝急令洪承疇出關與山東巡撫朱大典合力圍剿農民軍。將盧象升調回京師,盧象升,曹文詔,孫傳庭總兵力有五萬,其中騎兵兩萬人,足矣負責京畿地區的安危。將何可綱主力調入朝鮮,和滿桂軍共組陸軍二萬,海軍一萬。大明御林軍的陸軍總數已經超過八萬,實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