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草案孤打算實施軍政分離,以後軍隊的事情就跟政府沒多大關係了。軍隊的調動、指揮等方面將由軍事專業的軍官負責,以後朝廷只負責後勤等方面的雜務。”
“此次孤打算以監國太子身份總領朝中最高軍隊領導權,另外還取消大將軍職,你們先別忙著反對,以後大將軍職將作為軍隊中的最高軍銜,就跟勳爵一樣,象徵著軍人在軍隊中的地位。”
“殿下的意思是說,以後大將軍將不再是具體的職責?”張華皺著眉頭問道。
“對,太傅說得沒錯,大將軍銜將是以後我大晉軍隊中最高的軍銜。除此之外,孤打算設樞密院總理朝廷軍務,主官為正三品上的樞密使,下設樞密同知兩名為其副手,跟尚書省一樣,樞密使的命令沒有一名樞密同知的副籤是無效地。”
“至於樞密院的職權,首先它最大的權力就是隻有它才有調兵權和指揮權。一旦有戰事只有樞密院能夠接受皇帝的授權調遣朝中各處軍隊,組建戰時軍隊制度,釋出作戰目的,下達作戰命令,通知尚書省陸軍部立即執行動員令等等。”
“樞密院下設兩署五司:參軍署平時負責整理軍事情報,並以此為據進行分析和推演給出時局報告。並定期組織各部隊進行聯合演習,考課各級主管軍官將領。它特殊的職權那就是負責管理全國各陸軍軍官學院,以及組織每年的軍官畢業考試並有優先錄選優秀畢業軍官的權力。”
“而在戰時參軍署就自動成為作戰指揮中樞,負責全域性的作戰指揮,釋出戰略命令。主官是參軍,並設軍機主事十餘人分領各科,每科均對應不同區域均屬有參謀數十人。”
“軍法署,是朝廷軍隊內部的理法裁判機構,負責軍隊內部違法違紀事件的裁定並量刑判定懲戒。軍法署在軍隊各部中以營設為基礎設軍法庭。派駐軍法官。設大軍法官十名合議總領該署事務。”
“除了這兩署之外,下面還有軍政司、軍令司、軍務司、軍訓司、軍情司等五個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軍情司。軍情司負責有關軍事情報的收集,還要負責對各地地形進行測繪繪製成地圖提供給各部隊作戰使用,以及對各地天文水利、民風民俗等民情進行調查收集整理後提供給各部隊使用。”
“除此以外,今後我們的軍隊中將正式施行軍銜制,軍銜制共分大將軍、驃騎將軍、左將軍、右將軍、中郎將、副將、參將;昭武上校尉、昭武左校尉、昭武右校尉、昭武副校尉、昭武平校尉;宣武上都尉、宣武左都尉、宣武右都尉、宣武副都尉、宣武平都尉;一等驍勇士官、二等驍勇士官、三等驍勇士官、四等驍勇士官、五等驍勇士官二十二級。參將以下分別由陸軍部部授予。參將以上則由皇帝親自授予。”
經過眾人再三討論之後,司馬遹提出來的軍改終於被眾人透過。三日之後,太子司馬遹向外界宣佈朝廷即將舉行第一屆科舉,同時還宣佈了軍改後軍隊各級主官。
其中祖逖軍銜晉升一級升任右將軍成為司馬遹麾下第一位獲得將軍軍銜的人,同時他還將領樞密使,執掌樞密院。許超、司馬雅兩個東宮舊屬也被司馬遹晉升為參將軍銜,許超領三廂士兵鎮守新城,看護著司馬遹的老巢。
除了他們之外,李特也因功連升數級,被太子提拔為昭武上校尉,距離參將只有一步之遙,此時李特、司馬雅兩人共同掌握著京城數萬人馬。至於孟觀,司馬遹也沒虧待對方,不但將其軍銜定為中郎將,僅在祖逖之後,還讓其配合祖逖共掌樞密院。
至於祖逖、李特二人的幾個兄弟,祖約晉升為昭武左校尉、李流晉升為昭武平校尉,其他幾人如祖該、李癢、李輔等人則早早轉到文職。而剛剛投奔過來的劉琨也被司馬遹大大重用,被司馬遹任命為宣武左都尉,進入參軍署負責協助祖逖制定作戰計劃。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