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吏,都將透過科考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儘管,方紹透過科舉制,將官員的選拔做到了最大的公平化,但方紹同樣也意識到這其中所含的利弊。
其一,官員的職責心。
苦讀寒窗十數載,一朝為官,有的人是為了貪汙,有的人是為國為民做一番事業,有的人則只是有讀書的料而無做官的能。
貪汙者犯罪,自當裁除。但有的人一心想幹大事,新官上任三把火,大搞政績工程,結果勞民勞財卻事得其反,而有的人沒什麼能力,只是賴在那個位子上混吃等死,這後兩者人顯然是需要淘汰的,而歷朝歷代,又沒有什麼好的制度與法規與鑑別剔除這兩種人。
於是,在琢磨過數千年的歷史後,方紹琢磨出一套絕妙的辦法,為此,在他執政的兩年後,一部《考成法》正式頒佈。
所謂弩成法,考即為考察考核,威便是威效,業績,考威法的宗旨就是考核結果與官員的升貶明確掛勾。
例如,一地太守上任,每月之初需將自己這一個月將要辦的事情的先後順序和完成期限備案兩份,一份送交州府,一份自己留著,到了年底再進對照考核,如果哪一件事情沒有做,那麼恭喜,你可以收拾東西滾到縣裡去做縣令吧。當然,如果明年做縣令你還是沒達標,就再次貶官,直到滾回家種地。
同時,州府刺史一級,也要將自己的年初工作計劃備案,送上中央,年底一樣接受考核,不達標一樣的滾蛋。
如此一來,在考威法的監督之下,所有的官吏都必須兢兢業業的工作,因為不是你當了官就旱澇保收,如果沒業績,今年上任,明就就可以回鄉種田,光有業績還不行,還得有效率。
於是,這考成法一出,如同在所有官吏頭頂上懸了把利劍,逼迫著他們盡職盡責的工作,整個大漢帝國的官僚機器每時每刻都保持著高速的運轉。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有能力辦實事的官吏,透過自己的努力,不僅僅能保住官位,還能得有公平公正的升遷機會,而那些雖然詩文寫得好,平素卻只會高談闊論舞文弄墨之輩,則逐次被淘汰去官場。
當然,身為穿越者的方紹,在制度上的改革,也僅限於因此,因為任何一項制度的施行,都不能脫離現實的社會和物資環境,方紹當然知道有比科舉和考成法更先進的制度,但他卻不能脫離實際,以一個理想者的身份去強行實施。
方紹所能做的,就是以己所能,加快社會形態進化的過程,為更先進位制度的到來,提前培育出適合生存的土壤。
當然,制度的改革到此為止,並不意味著其他領域的改革無法進行。
早年方紹在做皇帝劉泰的啟蒙老師時,就曾經根據記憶,自編了一套小學數學的教材,事實證明,方紹當時的做法相當有用,此時的劉泰,在政治方面十分平庸,倒是在數學方面極有天賦,平素潛心研究數學,已經達到一個相當厲害的水平。
所以,方紹在閒暇之餘,又苦思冥想,將所能記起的數學記憶,編寫了低中高三套教材。儘管諸多更為複雜的數學知識,方紹都忘得七七八八,但現有的三套教程,基本涵蓋了近代數學的基礎體系。
在其當政後不久,方紹便用行政命令,將數學課強行加入到太學生的學習課業中來,並在其後數年間,向全國推行,最終將其列入了科考必考科目之一。
方紹當然想將物理、化學等現代科學理論,一併在這個時代推行,但方紹也清楚,太多“先進”的理論,以這個時代人們的認知水平,是超出他們的認知範圍的,強行推行這些未知的知識,只會令人們的思想產生對未知的恐懼。
不過方紹清楚,只要有數學就夠了,它是所有學科的基石,如果把科學比作是一棵生長的幼苗,那麼數學就是這棵幼苗的根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