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件大事,再怎麼節儉,有些儀式還兒”沾省的,比如朝見皇太后,比如接受嬪妃們的參拜,比如告祭天地太廟社稷,比如到奉先殿行禮,到奉先殿之事本來是可以派遣官員去做的,但雍正卻堅持要自已過去,他說要親口把自己冊立雲錦為皇后的事兒告訴祖宗們。
當然在些儀式中,最為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宣讀冊文和授金冊、金寶了,不過聽著那些“溫惠秉心、柔嘉表度、六行悉備,久昭淑德於宮中、四教弘宣”的語句,雲錦總覺得這不是在說自己。話說她從來也沒覺得自己居然會具有這麼多的美德,不過聽到後來的那句“克勤而克儉”的時候,她卻是坦然的,克勤雖然不一定,但就克儉而言,雲錦覺得自己還應該算是當之無愧的。
再然後就是雍正將冊立皇后之事頒詔天下了,當然裡面又免不了把雲錦誇了一番,“誕秀高門、稟貞華胄、淑恭中度、懿範性成,孝敬盡於晨昏,承顏養志,柔嘉著於宮噩,惠下肅躬,令德克全”等等。
聽的花團錦簇的語句多了,雲錦也淡定了,左不過是些套話想來也不會有人來追究是不是符合事實,更不會有人來強求自己一定要做到這些,雲錦自認為只是一個平凡的女子,能做到這些的,那隻能是神,絕對不可能是人。
既然皇后的冊立大典都節儉了,當然耿氏的封妃典禮也是簡化到極致,而雍正年底下賞人的東西也是能省則省,雖然說象御筆親書的匾啦,“福”字啦,對子啦,是既體面又省錢的,可那卻是盡顯恩典之事,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賞的,只能給一些重臣和要緊的人物,至於其他人等就只能儘量以庫存現有之物來分賞了,反正現在也是冬天,以前秋稱得來的、加上蒙古進上來的那些個皮子都儘可以派上用場。
不說別人,只說元壽、弘晝、安之和默之這些皇子也只得了“緞臺燻招皮帽一頂、藍緞面招皮褂一件”至於弘時,因為雍正怒其不爭,卻是連這點東西也是沒有的,只在網進臘月的時候與其他阿哥們一起得了“暖硯一方”
皇室為了西北前線的將士們節儉自身用度的事兒一經傳出,雖然如預料之中出現了一些“沽名釣譽收買人心”諸如此類的不和諧聲音,但相當一部分人還是很知機的藉此機會來表現的,一時間京城和周邊以及各地訊息靈通之人士均開始在府中實行起節儉起來,當然是不是真的“節儉”了。那就只能是見仁見智了,反正是“節儉”出來的銀子或多或少的都彙集到了十三阿哥掌管的戶部,再換成軍用物資,一併送到西北前線去了。
且不說西北那邊得了皇恩,是如何的感激與興奮,只說京城這邊,卻總是有著這事兒那事兒的。讓真正屬於雍正的紀年裡第一個新年,就過的並不是那麼順順當當。
皇帝是一個全年無休的職業,只要這個皇帝夠敬業,更何況雍正這個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即使是在萬家團圓歡慶的新年期間,他也一樣有工作要做,大年初一的時候,要拜神和接受文武官員、外地藩王以及各國使臣的朝賀,這其中就有朝鮮的使臣。
因為這些年對朝鮮的諸多壓制,使得他們心下惶然,不只是每年進貢的禮物豐集了不少,今年聽說了清朝各處都在為西北將士捐助銀子的訊息,也趕緊表示了自己的一份心意。只可惜雍正去並不領情,或者是他心裡已經在盤算著將來要對朝鮮開戰的事兒了,所以不想讓大清的將士們承他們的情兒,又或者是因為朝鮮拿出來的那點兒東西也實在是不夠瞧。反正最後是雍正大筆一揮。將他們拿來的這點心意,直接就當做今年對朝鮮的賞費了。
雲錦在後宮,自然是不知道朝鮮使臣們聽到雍正這個決定之後,是一副什麼樣的表情,不過想來一定是好看的緊,要知道為了體現自己浹淡大國的氣度,大清每年給他們的賞費,比他們送來的歲貢還要多出許多,這對朝鮮國來說,可是一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