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部分

而這些殘酷的情節卻頻頻在亂世發生,那些以反元大義之名起兵的紅巾軍多多少少都會幹點這樣的事,以平定叛亂為名的元朝政府軍也經常幹這樣的事。

朱元璋的部隊軍紀算是好的了,也無法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老朱在打天下的時候,對自己的部隊每攻陷一座城池就**擄掠的事很是頭痛,一直想整治這件事,但是手下的這群兄弟們拼死拼活的跟著你打仗,總是要撈好處的,一點好處都不讓人家撈,那好不容易拉起的隊伍就散了。

於是,經過雙方的一番討價還價後,一致決定不得強搶有婦之夫,但是對於那些無主的黃花大閨女,朱元璋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她們被自己的手下糟蹋。

所謂的秋毫無犯都是在坐大之後為了顧及影響而做的事,而在起步階段,誰也難免會幹點強盜行徑。

還是馬克思說的好,資本的原始積累都是血淋淋的。

朱元璋的這種人生經歷也是造成他猜忌殘忍性格的因素之一,因為在他打天下的年代,背叛與陰謀都是家常便飯,他見的多了,一個武將今天能背叛別人投奔你,明天就能背叛你投奔別人。

對你忠心的人也有,但是大部分人都是牆頭草,你混的春風得意的時候過來叫一句朱元帥,你若是失利了,就馬上踩上幾腳另投明主,都是很正常的事,誰也不是傻子,不會白白為你殉葬。

因此,朱元璋對他手下的這群將領從來只是用,遠沒有到信的地步,他為了更好的控制軍隊,認了許多幹兒子,來壯大自己的羽翼。

大家可以翻開史料來看一下,朱元璋用兵的規律是每當派出一個大將領兵征討敵軍之時,大多數會派一個乾兒子做副將,充作監軍之用,等那位大將將地盤打下來後,朱元璋就會命令他班師回朝,而派他的乾兒子在當地留守。

猛將開僵,心腹守土。是朱元璋一貫的用人法則,同時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這其中就以世守雲南的沐英為典型代表。

征討雲南之時,傅友德是大將,藍玉、沐英分別是第一、第二副將,結果勝利之後,傅友德和藍油這兩位猛將都被召喚回京,而沐英卻是撿了個大便宜世守雲南。從明朝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傅友德和藍玉都沒有好下場,只有沐英混的相當不錯。

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於他手下的這般大將是極其不信任的,這也是他為什麼採取分封制,大力封建藩王的原因。從常識來看,父子之情總是要比君臣之情牢靠,朱元璋也是寧肯相信血濃於水的親情,也絕不會相信江湖哥們之情。因此,在他統治時期,逐漸的將明朝的軍權從武將手上轉移到他的兒子們手上,最終到達其“以同姓治外姓”的基本國策。

朱元璋構建的明朝統治階層大致分為三塊,第一就是宗室藩王;第二是外戚駙馬都尉;第三是武將勳貴。正如他在前文跟朱允所說的那樣,這三類人跟國朝的利益是一致的,就好比是附著在面板上的汗毛一樣,若是明朝亡了,誰還讓他們接著幹藩王,接著做外戚,接著做貴族來享受特權?想都不要想!

因此,這三類人對於國朝是最忠心的,對於保衛大明是最盡力的,因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明朝完了,他們也就完了,就算能僥倖保住小命,那也只能像一隻哈巴狗一樣搖尾乞憐,再也別想過上之前的特權生活。

依靠既得利益階層來統治王朝才是最有效最穩固的,不用憤世嫉俗,世界就是這麼現實!

而那些文官呢?正如三國時期魯肅勸孫權時所說的那樣,他們既可以做孫權的臣子,也可以做曹操的臣子,對他們來說區別不大,因此是不會在乎你的江山的,丟了就丟了,反正不是他家的。

典型的代表就是明朝末年的洪承疇,崇禎對他那麼好,那麼器重他,他不一樣也投降了嗎?雖然滿清給崇禎皇帝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