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會把這茬兒給忘記了呢!防空洞是在抗戰期間,為了躲避敵人炮火的轟炸,用來保護人身、財物的安全而挖掘的洞穴。
1960年代中期開始,**強調突出備戰問題,要準備糧食、布匹,挖防空洞、修工事,並且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指示。
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全國展開了大面積的防空洞開鑿事業,
當時除了青壯民兵被組織參加挖洞,一些黑五類、牛鬼蛇神也被強制參加懲罰性勞動改造,每天十幾小時高強度的打炮眼、爆破、除渣。這樣的全民行動,使得當時的防空洞遍佈全國,甚至有傳言,國家曾經派一支軍隊,到崑崙雪山裡挖過防空洞。
當然,這個傳說是否屬實我不知道,但防空洞的意義很明顯,它是用來備戰的,並且是由當時的政府統一規劃,由民兵主要負責執行的,洞裡會存放各種物資,而且為了防止敵人在最後一刻入侵防空洞,洞裡還借鑑了古代的軍事地道技術,埋伏了大量機關。
凡是看過電影《地道戰》的人,只要想一想地道戰裡面是個情景,就可以想象出防空洞的情形了。
只不過與之相比,地道戰是人民自發組織的,但防空洞卻是有明確規劃的,因此不管是從開鑿結構、加固程度等,防空洞都更勝一籌。
現今有很多防空洞都處於空置的局面,因此近幾年來,逐漸有人將其發展成了旅遊事業,天津西城區的紅升附近就有一處防空洞,我曾經還想去參觀來著,但當時因為出了一些事情,所以沒有達成。
此刻張易霄這麼一說,我猛然覺得,此刻我們所處的這條結構嚴謹,而且還有機關的地道,豈不正是像極了防空洞的結構?
賤嘴顯然也明白過來,突然雙眼放光,背也不疼了,激動道:“聽說防空洞裡曾經是用來放武器放糧食的地方,而且有很多防空洞由於被炸塌,所以很多物質都無法轉移出來,這地方這麼偏僻,沒準兒物資什麼的都還在,咱們或許可以弄到一兩支槍呢?”
我以前也覺得耍槍是件特別帥氣的事,但或許是最近半年來槍支見的太多,因此我反而沒有賤嘴那樣的興奮感,而是比較冷靜的分析道:“要是真有槍,還會等你來撈嗎?估計早就被那些和尚處理了,而且這只是咱們的一個猜測,是不是防空洞還吃不準。”
張易霄點了點頭,道:“不錯,不過如果真是防空洞的話,這地方的出口就肯定不止一個,因為當時為了防止被敵人圍困,防空洞的設計,採取的是狡兔三窟的策略,會設計很多隱秘的出入口。”
賤嘴道:“那敢情好,咱們直接從其它出口出去,這樣就不怕被和尚逮個正著了。”
這地道十分亢長,也不知通向哪裡,如果真要證明它是一個防空洞,就必須找到兩個標誌性的東西。
第一是居住區,地面上的人們因為抗戰而躲到地下,必須會規劃出生活居住區,一般這種區域,都會留下一些人類生活過的蛛絲馬跡。
第二是物質儲備區,一般會設定成隔間,以防止發生火災等事件,引發連帶效應。
這一路上,我們又遇到了兩處機關,一處是暗箭,牆壁上有一個個箭孔,只可惜裡面的竹劍早爛成了灰,因此什麼都射不出來。另一個是‘扎釘’,就是將尖木頭紮成一個方方正正的筏子,人躲在後面操控,敵人一進來,筏子就砸下來,將人砸成馬蜂窩,只不過那個筏子,同樣也爛掉了。
看到此處,我們幾乎已經可以認定這是一個防空洞,但與此同時,我想到了一個很不對勁的問題。
張易霄說過,二十一年前,律嚴寺曾經也毀滅在泥石流中,要知道,律嚴寺是處於懸崖半空的,如果當時的災情,連處於半空中的寺廟都受到波及,那麼整個清源鎮的人,幾乎都不可能有生還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