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深為惋惜的是,這次審訊沒能進行,因為政變發生、光緒被囚,大清的政壇猶如地震,引起了中外極大的關注,事態的發展對慈禧極為不利。洋人首先出面了,各列強的公使到總理衙門,質問“太后訓政”是什麼意思,緊接著張之洞又託人營救楊銳,與此同時,北京城裡也謠言紛紛,保守派大臣們怕夜長夢多,於是就有人給慈禧上奏,說逃走的康有為如果勾結洋人干涉的話,事情就麻煩了,應將已捕獲的譚嗣同、楊銳等人儘快殺頭,慈禧心中也有點拿不定主意,就招刑部尚書趙舒翹問話。趙舒翹對維新派極端仇視,說:此輩無父無君的禽獸,殺無赦,不必審訊。於是慈禧下了決心,在未經審訊的情況下,就將譚嗣同、楊銳等六君子殺害了。而光緒的不白之冤從此成了永埋地下的疑案,光緒再也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
一. 慈禧為何不審譚嗣同、楊銳等?
慈禧不審譚嗣同、楊銳等,除過怕夜長夢多外,應該還有其他原因,這在她借光緒之口釋出的上諭中就能看出來,這個上諭是說譚、楊等六君子的罪狀的:
。。。。。。康有為之弟康廣仁,及御史楊深秀,軍機章京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等,實系與康有為結黨,陰圖煽惑,楊銳等每於召見時,欺矇狂悖,密保匪人,實屬同惡相濟,罪大惡極。。。。。。倘語多牽涉,恐致株累,是以末俟復奏,於昨日諭令將該犯等,即行正法。。。。。。
“語多牽涉,恐致株累”當然是原因之一,如果深究起來,帝黨、後黨的矛盾就被扯起來了,波及面極廣,並且在當時,和康有為勾結的,絕不僅僅是維新派的人,例如李鴻章就自稱是康黨,認為康有為的變法也不是全無道理,例如張之洞,就曾給康有為辦報、辦強學會捐贈過不少銀子,楊銳還是張之洞推薦給光緒的,朝中大臣與地方官員和康有為的維新派有聯絡的,何止千百,審訊之後,拿這些人怎麼辦,統統殺頭顯然是辦不到的,李鴻章、張之洞他們,慈禧也不敢隨便就殺。
另外,從慈禧來說,並不願將光緒是否參與“圍園殺太后”計劃弄清楚,不管怎麼說,慈禧也是以母親的名義看著光緒長大的,光緒長大之後,卻要夥同康、譚等人擒殺自己,如果弄明白了此事確屬實有,那慈禧將情何以堪,此時心中的難受傷心是難以言喻的,而如果弄明白了光緒的無辜,幽禁光緒的理由就顯然不夠了,僅僅以光緒重用康有為實行變法的理由,就將這個現任的皇上囚禁起來,這個理由可是太單薄、勉強了,所以慈禧乾脆來個不審不問、一殺了之,因為這樣對自己最有利。
讓光緒擔著“圍園殺太后”的惡名,慈禧幽禁他,自己掌權訓政,這理由就十分充足了,而自己在心理上也不至於太受傷。因此上,貪權的慈禧才對戊戌六君子不審而決,糊里糊塗的就送了他們的性命。
六君子被殺了,康有為、梁啟超跑了,光緒要證明自己的無辜,從此可就難了,因為沒有了直接的證人。但是慈禧幽禁光緒長達十年,在她的怒氣平復之後,她可能會回想起這件事,光緒是她看著長大的,光緒的脾氣、性格她都瞭解,光緒會不會策劃“圍園殺太后”,她應該在心中有個大致的感覺。如果光緒在她怒氣平復後,找機會為自己解釋,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但十年時間,從始到終,沒有這方面的記載,這是為什麼呢?
第十章 瀛臺歲月(3)
三.戊戌政變的深層原因
原因很簡單,慈禧絕不會給光緒解釋的機會,因為慈禧發動政變的原因,根本和光緒是否“圍園殺太后”無關,光緒有沒有害慈禧的心,戊戌政變都會發生,光緒都會被奪權,期間不同的只是,若沒有“圍園殺太后”的事,光緒個人所受的虐待可能稍少一點,如此而已。
慈禧的政變,在名義上是因為光緒重用康有為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