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飲食的精美,這你可冤枉他老人家了!
孔子所處時代,烹調技術比較粗糙,飲食遠無今日精美,所以“食不厭精”追求的不是美食,而是衛生,即防止“病從口入”。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期,穀物脫殼用杵臼舂搗的加工方法。這種加工方法,首先是脫殼率和出米率都比較低,加工出的米時常伴有未脫盡殼的谷。“食不厭精”的“精”,就是指經過挑選的出優質的好米。如果穀殼沒有挑出來,食用後可能引起衛生問題。
你可能要問,孔子的時代有沒有衛生監管?其實那時對食品安全已有一定規定,比如未成熟的果實不得進入市場銷售,以防止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五穀不時,果實未熟,不粥於市”(《禮記》)。
另外,為了杜絕商販們為牟利而濫殺禽獸魚鱉,國家還規定,不在狩獵季節和狩獵範圍的禽獸魚鱉也不得在市場上出售。
相比之下,我們現在似乎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但實際潛在隱患要嚴重得多。讀過下面幾章後,你肯定更會佩服孔子的先見之明。
讓大羅神仙膽顫心寒
在那個年代,孔子能意識到 “病從口入”,很難能可貴。但對此,一些人卻不以為然,“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口頭語,會不時在人們耳邊響起。在廣大農村,特別是邊遠的地方,這種意識更強烈。
你可能也以發現,最近這幾年,不是這個食品下架,就那個食品原材料有問題。下面我將近幾年較大的食品衛生危機事件歸納一下,以警示大家:
福壽螺致病
“蜀國演義”酒樓因此出名,因為大多數患者都是食用了該酒樓的福壽螺後發病的。
人造蜂蜜事件
現在蜂蜜造假的手段五花八門,有的是用白糖加水加硫酸進行熬製,假蜂蜜幾乎沒有營養價值可言,而且糖尿病、齲齒、心血管病患者喝了還可能加重病情。
“口水油”沸騰魚
南京某沸騰魚鄉將摻有客人的口水、收桌掃進去的剩渣、紙巾、甚至還有菸頭的油,簡單過濾後再給人吃的“口水油”沸騰魚事件。
“蘇丹紅”鴨蛋
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廠生產的一些“紅心鹹鴨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蘇丹紅ⅳ號。北京食品辦又檢出六種鹹鴨蛋含蘇丹紅,大連等地也陸續發現含蘇丹紅的紅心鹹鴨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蘇丹紅ⅳ號列為三類致癌物。
“嗑藥”的多寶魚
上海市公佈了對30件冰鮮或鮮活多寶魚的抽檢結果,30件樣品中全部被檢出硝基呋喃類代謝物,人體長期大量攝入硝基呋喃類化合物,存在致癌的可能性。
陳化糧事件
北京、天津等地相繼發現萬噸“陳化糧”,並稱這些“陳化糧”均是“東北米”。陳化糧會感染黃麴黴菌,繼而產生黃麴黴毒素,長期食用會致癌。
毒奶事件
三鹿嬰幼兒奶粉裡檢出了三聚氰胺;不少嬰幼兒出現泌尿結石症狀。
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讓我們不由自主的想起“食不厭精”這句話。
假設一下,如果孔子他老人家看到以上案例,不知做何感想,即使轉世的大羅神仙“有幸”吃到這些食物,恐怕也命不保兮,何況你我!
低下頭來沉思,食品安全為什麼屢亮紅燈?可以一切皆緣人的慾望。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即是這場危機的受害者,也是製造者。
揭下食物上的“生死符”
你們可能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時都被各種各樣的不衛生習慣所圍繞,隨時隨地都會吃下致命的“毒藥”。甚至有時候,無意中服下這些早已藏好的“毒”。
就拿我們現在常食用的蔬菜呢,在生長過程中會遭受多種細菌、病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