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勤奮鑽研各門學問。蔡艮寅這種刻苦耐勞的性格,得力於貧寒家庭的磨鍊。

蔡艮寅的祖父是一個老實巴交的種田人,娶妻張氏,生有兩個兒子,一家四口艱難度日。有一年寶慶府遇到大饑荒,夫妻二人在挖野菜回家的路上,見一棵枯樹上吊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小姑娘衣衫破碎,骨瘦如柴,他們知道這一定是受不了飢餓而上吊的。窮人心善,很是憐憫,夫妻二人便把那個小姑娘從樹上放下來,打算找塊破席包好埋掉。正在卷席子的時候,張氏忽然發覺小女孩胸口有一絲熱氣。“還沒死!”張氏驚喜地對丈夫說。“趕快把她抱回家去!”丈夫說著,便把小姑娘放到背上,一步一步馱回家。張氏給小姑娘灌了口溫開水,過一會,小姑娘活過來了。張氏滿心歡喜,又將家裡僅有的幾粒米熬了一小碗粥,讓她喝了。原來,小姑娘一家全都餓死病死了,她又苦又餓,沒奈何尋上了短見。張氏可憐她的命苦,又想起自己家貧,今後兒子大了娶媳婦也難,於是把小姑娘作為童養媳收留在身邊。五年後,讓她與長子圓了房。第二年,她就給蔡家生下了艮寅。艮寅的父親那時學做裁縫。農民飯都吃不飽,一件衣服穿幾十年,裁縫的生意可想而知。家裡苦,艮寅無法讀書。附近有個私塾先生叫樊錐,見艮寅長得聰明伶俐,就免費讓他來讀。艮寅天資穎悟,過目不忘,十三歲便中了秀才。後來樊錐來到時務學堂做教習,便把他也帶了過來。就這樣,蔡艮寅成了梁啟超最得意的弟子。

蔡艮寅來東京不久,偶爾去弘文學院,意外地發現了樊錐也在這裡讀書,師生異國重逢,倍加欣喜。後來梁啟超遷居橫濱辦《 新民叢報 》,蔡、樊常常去橫濱與梁聚會。庚子年,蔡艮寅應唐才常之請,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起義很快便失敗了,唐才常慘遭殺害,蔡艮寅再次逃到日本。起義的失敗,使他深刻認識到軍事的重要,決定棄文習武。梁啟超非常支援,向他的朋友士官學校的教務長佐滕義夫推薦。佐滕接納了蔡艮寅,將他編進第三期騎兵科。入校前,梁啟超對他說:“你現在是軍人了,應該有個相稱的名字。古詩說‘蓮花穿劍鍔,秋月掩刀環’,鍔者,寶刀也,你就以‘鍔’為名吧!”從那時起,蔡艮寅便改名蔡鍔。

蔡鍔懷著“流血救民吾輩事,千秋肝膽自輪囷”的崇高抱負,在士官學校勤奮學習各種軍事技藝,門門功課優異,與蔣百里、張孝準一起,被譽為士官三傑。上個月,他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校方獎他一枚菊花勳章。

這時,國內各省都在籌建新軍,蔡鍔在士官學校的傑出表現,受到了國內的重視。湖南、江西、廣西、雲南等省都有人來與他聯絡,聘請他為軍事教官。旅居日本多年了,蔡鍔無時無刻不想念自己多災多難的祖國,想念自己那些在貧困中掙扎的父老鄉親,在這裡求學求知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救國救民。現在就要取道橫濱回國了,滿腔熱血的青年志士的心潮,能不洶湧澎湃嗎?

“梁先生!”蔡鍔筆挺地站在籬笆牆外,輕輕地叫了一聲。

“來啦!”一個人邊答邊從室內走出來。

“重子,你怎麼在這裡?”蔡鍔見走過來的是楊鈞,大出意外。原來,去年夏天蔡鍔聽說楊度到了東京,便來弘文學院找他,適逢他外出,沒有見到。冬天,蔡鍔又一次去拜訪,卻不料楊度回國去了。今年初夏,他第三次來到弘文學院,尋訪樊錐、黃興、劉揆一等人。揆一告訴他,楊度的弟弟楊鈞來了,也在弘文學院。蔡鍔便立即去見楊鈞,二人相見,談得十分投機。恰好那幾天楊鈞同宿舍的幾個同學遊富士山去了,蔡鍔就住在楊鈞的宿舍裡,一住五天,成了好朋友。

“卓如兄說今天有個人來,原來就是你呀!”楊鈞一把抱住蔡鍔,很是親熱。

“重子,聽說你哥哥來了,也在這裡嗎?”

“松坡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