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口氣。
褚遂良和岑文字都和馬週一樣被稱為朝中年輕而位高的幾位特殊大臣,馬周更早進入中書為相,而現在,皇帝居然把褚遂良和岑文字也都委以重任。
翰林院承旨學士,這可是號稱內相啊。原來只有一個,現在變成兩個了。這兩個職位,甚至比現在的尚書省左右僕射還權重一些。
“于志寧、孔穎達、李守素、許敬宗、虞世南、陸德明為翰林學士。”
這翰林院算是換了一茬人了。
“陛下,遂良和岑文字實在是太年輕了,就算要免去溫顏薛幾人,還不如請陳叔達蕭再次出山。”宇文化及道。
但李世民卻對於蕭陳叔達沒太大的好印象,這兩老頭,有的時候,實在是太倔強了。而且這兩老頭比較保守,這次攤丁入畝的新法,更加激進一些。這兩人態度,他摸不清楚。
若是到時把人請回朝,結果卻是兩個反對新法的,那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而遂良和岑文字雖然也都年輕,而且這兩人以前一個在西秦一個在南梁為官,但兩人的能力和馬週一樣都很不錯。還有一個用他們的原因,是這兩人也和馬週一樣,以前在李超手底下幹過,他們更適應李超的那一套新法。
李世民這次換掉翰林院的人,為的是推行攤丁入畝新法,而不是其它。
六位翰林學士,李世倒是比較慎重一些,選用的多是他原來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這些人在學士府裡算年輕的,雖也世族出身,但政治態度上比較偏向支援新法,甚至他們和遂良和岑文字一樣,也有新黨之稱。其中岑文字、許敬宗還被稱為李黨。
“陛下,翰林院大換血,動作太大了點吧?”
“不如只先換溫大雅?”
“要不乾脆就把翰林院撤了算了。”這個時候,長孫無忌卻是直接提出了一個大膽提議。
幾個人還在那裡爭論著,可李世民已經把詔書寫好了。他對幾位宰相道,“你們增減潤色下,然後署名用印,把詔令發回漢京吧。”
看著那封筆墨未乾的詔書,幾位宰相都有點猶豫。這詔書一發,皇帝的態度就明瞭,中書門下的態度也明瞭了,到時漢京那邊會是什麼反應?
天下會是什麼反應?
長孫無忌第一個走了上前,提起筆,在後面署上自己尚書左僕射之名。房玄齡見此,也只好上前署名。
一個個的名字署上。
李世民對著詔書滿意的點頭。
“很好,馬上發出吧。”
房玄齡猶豫著道,“此時此刻,陛下是否先回漢京,西征之事交予大將即可。”
“不用,漢京那邊有杜如晦馬周魏徵他們輔佐太子,出不了事。親征西域計劃不變,待暑熱一退,大軍立即西進。”
長孫無忌過來道,“陛下,那是否需要給李超下一道旨意,讓他回京輔佐太子。有李超在京,局面肯定能穩住。”
李超的本事,是每個宰相都深知並承認的。
其實剛才皇帝免掉溫大雅內相之後,幾位宰相都想的是請李超出來擔任。不過李超本事是擺在那的,不過考慮到他那態度,還有皇帝對他的態度,幾位宰相又說不出口。
但此時皇帝不肯回京,漢京還是需要一個能鎮住場面,掌控局勢的人。
李超,無疑是那個最有威望,也最有能力的人。
“據朕所知,李超和程咬金兩個組了船隊,已經跑到遼東半島去打劫去了。就算朕去召,他也暫時回不來。況且,李超那態度,朕就算下旨相召,他也不會應的。”
“陛下,可是杜公最近惡疾發作,不能視事。朝中只剩下馬周、高士廉、魏徵三位宰相。馬周太年輕,高士廉老邁,魏徵雖明諫無私,可處理庶政的能力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