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部分

完了,走人吧你”,這時候這客人再不情願也會告辭,這便是“端茶道歉”。

我國古代有一種“端茶送客”的慣例。來客相見,僕役獻茶,主人認為事情談完了,便端起茶杯請客用茶。來客嘴唇一碰杯中的茶水,侍役便高喊:“送客”主人便站起身來送客,客人也自覺告辭。這樣的慣例,避免了主人想結束談話又不便開口、客人想告辭又不好意思貿然說出的尷尬。

端茶送客的習俗說起來算是起源於明清官場,並不是老百姓rì常生活的習慣。因為當時有時候上級接待下級,正式工作已經談完,但下級不知道上級是否還有什麼交代的,所以不敢隨意告辭;上級又不便直接下逐客令,於是舉一下杯子;旁邊的衙役就喊:“送客”這時下級再告辭。這樣;雙方的禮節就比較圓滿。據朱德裳《三十年見聞錄》記載:一個新上任的縣令於炎夏之時前去拜謁巡撫大人,按禮節不能帶扇子。這位縣太爺卻手執摺扇進了巡撫衙門,並且揮扇不止。巡撫見他如此無禮,就借請他脫帽寬衣之機把茶杯端了起來。左右侍者見狀,立即高呼“送客”。縣令一聽,連忙一手拿著帽子,一手抓著衣服,很狼狽地退了出去。

這個故事讀來令人發笑,同時也反映了清代官場上的盛行一時的風俗——“端茶送客”。那時,下屬拜見上司,上司雖讓侍者泡茶相待,但大都是不喝的。當上司舉起茶杯做yù喝狀時,那就是下“逐客令”的表示,侍者會立刻高呼“送客”。

當然,清代官場上的客來上茶,坐久了也是可以喝的,但須上司舉手稱“請茶”,並且上司先飲時,下屬才能端茶品飲。喝茶的時候也有講究,要用手捂住碗蓋。如果像某些影視中表演的那樣,先將茶碗蓋在碗裡拂幾下,再吹幾口才喝,是違反禮節的。因為,這是向上司表示茶未泡好的動作。

其實白話說起來就是:客人來主人這做客。主人給客人上茶,但是出於禮貌客人是不去喝的,一般就進行談話。當話題結束後,客人才會端茶喝水,表示現在沒話題了,主人就意會了,僕役高呼送客。就如前面所說‘主人想結束談話又不便開口、客人想告辭又不好意思貿然說出的尷尬。’

時代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必客套這麼多了,來客奉茶也是個禮數,百姓家不講那些個,‘端茶送客’常見於封建時期的官場。

可是這“端茶道歉”和“端茶送客”不同,“端茶道歉”其實有些類似於“負荊請罪”,表示自己犯了錯誤,主動請求處罰,希望讓對方原諒。揹著荊條去向對方請罪,表示願受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這種情況下只要不是殺父多妻之仇,一般都會揭過,只不過從古到今,這負荊請罪的也只聽說過廉頗一人而已。

這“端茶道歉”和“負荊請罪”差不多,對方必須是雙膝著地,舉案齊眉,恭恭敬敬的奉茶給另一人,嘴裡還要說著請求對方原諒的話,一旦對方接過茶杯,喝上一口,天大的麻煩也揭過去。

一般來說,讓人端茶道歉就是打臉了,不過對於其他圓滑之人來說,這種事情何樂而不為呢?不過就是區區一跪,又不少塊肉,有什麼大不了的?可是對於蔣威來說卻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這端茶道歉,雖然能解決問題,但是這代價太大了,這不僅僅是表示兒子臉面,更是表示著他蔣威的臉面,如果自己兒子真給這人端茶道歉了,那麼相信當天他蔣威就會被踢出合興會,更別說還要當眾,即便只有他們兩人,他也絕不可能讓兒子屈膝跪倒在林宇跟前的,這代價太大了。

真要是這樣的話,那他情願和林宇拼個你死我活。

“年輕人,真要這麼過分嗎?”。蔣威看著林宇平靜的說道,誰也不知道他心裡是怎麼想的。

“那就負荊請罪吧,這個應該不算過分吧。”林宇笑著說道。

放屁,這負荊請罪和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