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你都沒辦法反悔或者“退貨”。你找到上帝跟上帝說,對不起這個孩子生得不理想,你幫我把孩子收回去吧。上帝肯定會說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一次性給予你的,你只能接納,你不能更換,也難於調整,你只能去面對,其實去面對就是一種責任,選擇做父母就意味著選擇了人生最重要的投入。按照我的說法,當父母就是一日為父,終身為父,一日為母,終身為母,你一輩子就是這個孩子的父親,一輩子就是這個孩子的母親,同時還可以說,一日為父,也是終身為師,也就是你成了這個孩子的母親或父親,你一輩子就對他有倫理和道義上的責任,孩子小的時候,你疼愛他、撫育他、幫助他、扶持他,孩子大了以後,你還要關心他、幫助他,包括對他的擔心,其實也會貫穿你的一生。
幾乎所有的兒童教育家都強調在孩子三歲之前,作為父母要全心全意地陪伴他、疼愛他。當父母的工作、生活、休閒與孩子的養育發生矛盾時,父母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孩子的“利益”,要儘可能努力地站在家庭一邊,站在孩子一邊。
實際上,也只有你站在孩子一邊,你才可以成為一個父親,你才可以成為一個母親,你全身心地投入對孩子的養育,慢慢地就可以從你臉上看到更多的慈祥,從你臉上就可以看到對生命的柔情。你人生很多思考,會因為“這一個”孩子而改變。
如果要歸納一下,以上我所講的內容可以總結為:父母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而這個責任從孩子孕育伊始就一直伴隨著我們,為人父母大概也是世界上唯一不可退休,難以找人替代的工作。
下面我們來看看教育學者子虛先生是怎樣面對兒子成長過程所遇到的挑戰的:
直到現在,按照慣常的標準,我都不能數出兒子有哪些驕人的業績。上小學了,一年級還好;到了二年級,考試成績急轉直下;五年級時,全班排名已經到了倒數第二。那些日子裡,孩子在學校得不到好評;在家裡,也沒看到什麼好臉兒。孩子很痛苦,我和妻子也很痛苦。
我不能接受我的兒子“學習差”這樣一個現實。說起來,咱雖然夠不上天縱英明,但在學習和工作中,咱一點兒也沒比別人差過呀!都說“龍生龍,鳳生鳳”,我的兒子怎麼會差成這樣呢?更為要命的是,這種局面已經對我這樣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學教師的 “職業尊嚴”構成嚴峻挑戰。連自己的兒子都教不好,怎麼有資格去教導別人的孩子呢?
為了幫助孩子認真起來,與中國大地上許許多多痛苦而無望的家長一樣,每天晚飯後,我和妻子便進入了“陪太子讀書”的生活程式。
陪讀,即使沒別的好處,起碼讓我開始瞭解孩子的學習細節。比如,做數學題時,上一步是“12”,若要移到下一步,他就會寫成“21”,怎麼都改不過來。眼睜睜看著,就是要錯,沒治!這樣的時候,我往往會在旁邊大呼小叫,幼小的兒子則在桌前戰戰兢兢。事後,我總是很不忍,可當時卻又無法抑制。要不是有多年的教師生涯做底子,“笨蛋”一詞都會脫口而出。
當時,一個設計師朋友給了我很強的心理支援。她兒子小學時,各門功課一塌糊塗,她與丈夫也經常是老師訓斥的物件。初中時,孩子轉到了我所在的學校,老師和學校對他的美術專長給予了真誠的肯定,給了他充分發展的舞臺。後來,這孩子終於出息了,考取了美國最頂尖的設計學院,專業及其他方面都很優秀。她對我說:“放心,別緊張,父母不傻,孩子也傻不到哪兒去!”
父母改變 孩子改變 卷三(6)
兒子上一步是“12”,移到下一步,怎麼就會寫成“21”了呢?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看得出來,不是兒子不想寫好,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