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等我醒來,足足給我講了兩個小時,直到講完整本書為止。

我很不信任中國教育,尤其是它的教材一一陳舊而狹隘。於是,我開始制訂親自教育孩子的計劃。2001年計劃付諸實施。每逢週末與假期,我家便成了私塾,我自己,自然是這個私塾唯一的教師;我兒子呢,自然是唯一的學生。在長達四年的時間裡,幾乎每個週末,我都給他上課。說是上課,卻並不盡然。因為我們是在完全平等的互動討論中進行的,並不只是我講他聽。剛開始的時候。我講得多一些;到了後來,更多的是他先講,然後互相討論。

我們的學習內容,包括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也涉獵混沌學、熱力學第二定律與耗散結構理論。經濟學的第一講,是“索羅斯打敗英格蘭銀行”;心理學的第一本書,是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政治學,從辨析《硬球》中“零售式政治”與“批發式政治”開始;法學課程,從《美國憲法修正案的經典案例》開始;社會學,研讀了法國人Jacques Gemet的《中國社會史》;宗教學,我們接觸了基督教、佛教、*教三大宗教。至於中國,更是系統學習,從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到韓非子,一直到現代的魯迅、王小波,魯迅的《吶喊》與《彷徨》更是逐篇學習了。漸漸地,兒子會自己 “找食吃”了。讀王小波,發覺王小波張口閉口提羅素,於是走近羅素,又發現了尼采。就這樣,開了整整四年私塾,兒子的視野、思維與知識結構,便與其他孩子有很大不同啦!

我的家庭充滿著*和諧的氛圍,我和兒子的關係親如兄弟。偶爾我會想,就算我此生一無成就,但我為我的孩子締造了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並且,以自己的奮鬥、學識與人格,為孩子提供了健康成長的心理和文化資源,就值得自豪,值得欣慰!(兒子目前就讀於日本某大學。)

父母改變 孩子改變 卷四(1)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下面我要講第二個問題。

前面我們談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困難,那麼我們有什麼辦法能夠使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得更好呢?

我的觀點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法國有個思想家,叫帕斯卡爾,他說人生有很多的麻煩都是因為你不能呆在自己的屋子裡造成的。在我看來,今天中國教育最大的麻煩,和帕斯卡爾這個觀點很近似,第一個麻煩就是父母不能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第二個麻煩就是很多父母下班後不能及時回到自己的家中。實際上養育孩子比所謂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情感,每個父母在孩子身上最重要的投入就是陪伴。

在格林童話裡,有個國王問他的大臣能不能讓他的女兒,在他第二次看到時就長大成人了,大臣說可以,然後就把孩子帶到別的地方養,直到十幾年以後再帶回到國王面前。這是童話故事,生活中若有這樣的事一定有大麻煩。

我的孩子會是莎士比亞嗎

美國有一個哲學家叫喬治?桑塔雅納,他說,上帝在創造英國天才詩人、劇作家莎士比亞的時候,是加倍精製的。什麼叫加倍精製?就是好像在這個天才身上,上帝是特別用心用力的,大概天才成為天才,都得有上帝在創造人時特別的用心才行。其實這個“上帝”也可以就是我們每一個父母,我們每一個父母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看做是我們的莎士比亞,需要我們加倍的“精製”。

其實把自己的孩子看成就是一個莎士比亞,首先關心的不是他的天分,天分是很難判斷和預見的,天分大概也是後天很難再幫上什麼忙的,“父母不傻,孩子大概也不會太傻”,但父母要真的遺傳了什麼“傻”,那則是我們要討論的另外一個問題。我現在說的是我們要把“加倍精製”理解為對孩子細緻的關愛,這種關愛的落腳點首先應該放在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