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他鼻子哼了哼問:好看嗎?
我說,很好看,我都看了好幾遍了。
他拿起書,掂量了一下說,從厚度上看,值得茅盾文學獎分量,但內容純粹是路遙理想色彩的自我膨脹。
我一聽很不高興,路遙一直是我最敬佩的作家,怎麼到了他嘴巴里,好像什麼都不是了,也太目中無人了,有本事自己也“茅盾”一次啊?
我問,理想色彩是指什麼?
他點上菸捲,坐到床沿上,開啟了話匣子,說路遙筆下的孫氏兄弟,其實是作家現實與理想的兩個縮影,也就是鄉土和城市之間的跨越,從愛情主線上看,孫少平——田曉霞,孫少安——田潤葉,就是城鄉之間的兩條道,非得生硬地將城市煙塵捲進鄉土小道上,來實現作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不是典型的理想色彩嗎?這道上只能趕驢車,你非得開上寶馬,能順道嗎?通篇都是夾生飯,嚼起來沒胃口,只有田二吆喝的那句:世事要變了,才是唯一經典。
他說了很多,從情節到人物再到社會背景,反正被他說得一無是處,甚至聯絡到他趙老師本人身上,說自己將老婆帶進城市足以推翻《平凡的世界》所粉飾的理想主義色彩。中國農民的本性決定了城市的魔力,現在也一樣。城市化實質就是鄉土的淪喪,路遙不願意面對罷了,所以才假借小說人物之口,狂喊那句:世事要變了。
阿蓮的故事 45(1)
老實說,那時候聽到趙老師所講的,我覺得他過於偏激,甚至是心態有問題,就像劉先生說過的懷才不遇,是嫉妒心腸翻騰出的醋意。但現在回想起來,反而覺得有些觀點倒是很適合現代人的城鄉觀念。我看過《秦腔》,那字裡行間無不滲透著作家對舊街淪喪的傷懷,作家自己說是給故鄉立下一個碑,就好似我現在回到老家時,時常走在過去老巷子裡殘留下的石基上,想像著自己當年帶著弟弟們在巷子裡嬉鬧穿梭的影子來。
()好看的txt電子書
身在城市圍牆裡已多年,在混凝土壘成的城市那一端,始終有我這節竿子在將遠方的土地測量,遊子的心兒始終伴在母親左右,也始終眷戀著那塊日漸萎縮的土地,還有那爬滿青苔的巷子,淅瀝春雨中的巷子,迴盪著赤腳踏在青石板上水花四濺的聲響,夢縈萬里,不絕於耳……
我想像著,有朝一日自己衰竭成老態龍鍾了,手持柺杖,蹣跚在那長長石基上,向老祖宗叩拜追尋:我的根在哪裡……
土地吞噬了,巷子匿跡了,春雨銷聲了,冬雪再沒下來過……
我心靈固守的“根”不見了!
踏在故土殘存的幾塊青石板上,我依稀能看出巷子殘存的根基,雜草叢生中,那一塊土渣,那一塊斷磚,那一片碎瓦,都是一處支離破碎的故事,好似見到垂危的老人,向我伸出瘦骨嶙峋的胳臂,發出悽慘的哀求:請留下我的葬身之地……
現在的村落退化了,沒了巷子的村落散佈在鄉村田野四周,徹底城市化了:池塘幹了,家有洗衣機;水井枯了,家有自來水;柴火沒了,家有燃氣灶;糧食沒了,家裡有存摺。和城市一樣,這些東西都塞滿了鋼筋水泥的樓房。新農村,城市化,數字電視打電話。世界都成了一個顏色:灰色!
身在城市的空中樓閣裡,我時常能聽到窗外飄來陣陣高昂的西北秦腔,俯瞰之下,就見一位滄桑的老人坐在對面街頭,閉著眼睛使勁扯動胡琴,那鏗鏘有力的秦腔調子震得他頦下白鬚飄然,震得路人駐足扔下一枚硬幣到碗裡……
我聽不懂,可我看得清,那聲音讓我聯想到赤腳踏在青石板上水花四濺的場景……
還是回到正題吧,就因為趙老師對《平凡的世界》的貶評,讓我感覺他這個人思想很偏激,難怪平常鬱鬱寡歡的,腦子裡轉動出的東西跟別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