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臣,誰讓那些諫臣,說是犯顏直諫,其實真正就事論事的極少,大都是為反對而反對,目的是想在士林中混個能犯顏直諫的名聲,也就是說,其實是為了拉他這個大旗,給他們的名聲做廣告,要真是辦實事的,他還高興一點,偏偏那些人不是辦實事的,就是為了賣嘴皮子罷了,對這些人,元鼎帝怎麼可能喜歡的起來。
鎮國公看皇帝看向自己,只裝作沒看到。
對朝堂上的情況,鎮國公清楚的很。
按他的本意,他當然不想大周子民死亡,所以從私心來說,他當然希望大周能出兵,狠狠地教訓一下那群屠夫,但他更知道,朝廷上眾人不想打仗,只想省心,他提了也沒用,因為他雖然儘量將皇帝交代的事務處理好,但就連這種事,有時碰上文人集團這些勢力,都是困難重重,他能將事情辦好,沒出亂子,已是他能力很好了,稍微換了個人,估計無論辦什麼事都有阻力,都辦不下去,在他之前,幾乎一年一換的首輔,就看的出來,首輔這活不是人做的。
聽皇帝的吧,文人集團跟你作對;順從文人集團吧,皇帝大怒,要撤了你的職,怎麼在這兩者之間尋找到平衡點,並將事情儘量完成,已是鎮國公相當有能力的表現了。
連平常小事都困難重重,更何況是出兵這種大事了,既然說了沒用,按他一向不愛講空話的性格,自然就乾脆不說了。
元鼎帝看鎮國公不發話,對他性格瞭解的元鼎帝,馬上便明白他的意思。
元鼎帝知道鎮國公不是那種眼睜睜看著大周百姓死亡還不管的人,要不然也不會提出民兵訓練計劃——事實證明這計劃成功了,無論是他的密探得來的報告,還是邊疆送回來的報告都稱,今年殺了不少前來燒殺搶掠的烏族人,區別是密探說是民兵殺了幾百人,而邊疆守將吹噓說是與民兵一道,殺了上千人,嗯,雖然邊疆守將搶了別人的功勞,還誇大其詞,但不管怎麼說,至少殺了侵略者是真的,這對大周來說,是了不起的成績——要不然當初談到北方各族打草谷時也不會坦承有機會最好清除這些隱患,而現在不說,應該是他也明白,朝廷上這群各方勢力糾結的文官集團,讓他的想法實現不了,所以他乾脆不提。
做不到就不亂說話,這是鎮國公一貫的性格,元鼎帝瞭解,所以這會兒看鎮國公不發一言,雖然心中不高興鎮國公好歹說句出兵的話壓壓場子,但知道說了也沒用的他,倒也沒對鎮國公的態度說什麼。
元鼎帝看眾人不同意出兵,只得算了,不過到底咽不下那口氣,便怒道:“不出兵反擊的話,那麼,諸位臣工是覺得,那幾千條人命,就該白白死了?”
這個提問太尖銳,這些文人最是好名聲的,做的事情再齷齪,也能找到漂亮的藉口,所以這時一聽元鼎帝這樣問,便趕緊道:“陛下,朝廷雖無力出兵,但可給死難者一點撫卹。至於勇殺烏族兇人的民兵與將士們,也可給點獎勵,以示朝廷優撫之意。”
反正朝廷不是抄了宋家幾百萬兩銀子嗎?讓朝廷撫卹他們就是了,反正不用讓他們受損失,他們動動嘴皮子,然後在史書還能留個愛民的名聲,何樂而不為?
元鼎帝聽著這些人這些話,點點頭,向鎮國公道:“這事交由宗愛卿來辦。”
交給別人辦他不放心,怕銀子發下去了,層層盤剝,到不了難民手中,也只有交給鎮國公辦,方能放心一點。
“喏。”鎮國公領旨。
鎮國公領旨後,便訂了死傷者該得的撫卹和殺賊者應得的獎勵,並按兒子說的,將這些補償標準,派人送去邊疆詳細說清楚,務必讓各家知道自己該得多少,以杜絕貪汙剋扣之事。
雖然他派去送撫卹銀的人是他信的過的人,但在金錢面前,是不能光靠個人品行的,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