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常宇此時不知身在何處,雖然錦衣衛和東廠出動很快就會聯絡上他,但一去一回怎麼也得十來天吧。 十來天等的起。 崇禎帝走出乾清宮,站在廊簷下看著夜空之下又飄起了雪花,闖賊無論真降還是假降自然也等的起,別說十天半月了,便是半年他都等的起,甚至巴不得等上個十年八載呢。 皇帝大發雷霆將內閣大佬罵了個狗血噴頭,這無疑傳遞出一個資訊:皇帝不想和談,至少是反感和談。 但這依然不影響百官繼續撕逼爭辯,明朝的朝堂還是很民主的,允許有反對派也允許你撕逼,不是一言堂,有時候皇帝拍板落定的事都不好使,而且還有些人特別喜歡和皇帝反著來,甚至以挨板子被罰為榮。 更何況這件事確實以和利益最大,所以叫囂和談的人不在少數。 但李邦華等幾個大佬也開始閉嘴不言了,沒有和皇帝達成共識也絕對不表態,但什麼時候能和皇帝達成共識,他們知道要等大太監回來,他才是最關鍵且能左右皇帝想法的人,而且他們堅信常宇會從最大利益考慮的,不會冒失的和皇帝站在一個陣線,拋去個人喜惡,他們對常宇在大局方面的抉擇還是很認同的。 一眨眼九天過去了,京城朝野上下還在議論不休的時候,錦衣衛快馬入京,而後吳孟明急忙入宮求見:常宇順江而下已近南京,得知李自成求和封王之事,就先讓錦衣衛捎了句話給過來:“全力備戰!” 崇禎帝聽完這話後,蹭的就站了起來,緊握雙拳來回踱步:“知朕者,常宇也”。 “皇上,臣也是贊同開打的,如今咱們勢大,常公公部署數月之久豈能半途而廢,當趁此機會永絕後患”吳孟明趕緊道。 崇禎帝嘿嘿一笑:“卿乃朕之股肱之臣,自當與朕一條心”說罷又道:“常宇理應不只這一句話吧”吳孟明輕咳一聲:“聽那來報之人說,常公公當時聽了闖賊要求和封王之事,忍不住穢語……:去他罵了隔壁的,憑他還封王,封個王八!” 哈哈哈哈,崇禎帝大笑:“罵得好,罵得好,甚得朕意!”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話說常宇從石柱離開之後,順江出川,發現荊州還在李自成手中,左良玉攻了數月並未破城,且因過年還停止攻伐。 不重要! 常宇本也沒指望左良玉會真的出力打荊,這貨本來就是做樣子給他看的而已。 看破不說破,大家還是好朋友,除非常宇現在橫渡黃河將李自成在西安幹趴,這邊左良玉不出一個月比能攻破荊州! 這個時候的左良玉雖被常宇以勢壓人低了頭,但其賊心依然不死,就想看看局勢如何發展,是否還有機會,若常宇破了李自成收復西安,那機會就渺茫了,雖不服也得忍著了。 可若常宇渡河受挫,那他的機會就來了,朝廷本就沒幾口氣了,又新敗,此時不起事何時起? 但現在常宇和李自成沒打起來之前,他不敢也絕對不會衝動滴,所以還是聽令裝模做樣打荊州。 出川后的第七天,左良玉在武昌又見到了李慕仙和姬際可,這次不要銀子不要馬,借船走水路。 左良玉當然不缺船,對東廠衛也不小氣,一揮手就給了上百條船,於是常宇一行在武昌乘船順流之下,當然這個時候左良玉依然不知道那個讓他懼怕的大太監就在隊伍中。 船至九江時,隊伍休整一日,而後順流至於安慶又休整一日,再走一日突然發現,沃妮馬,江水結冰了。 只得上岸,但這裡地形可比四川那邊好太多了,完全可以放馬狂奔的那種,卻在這個時候收到了李自成要求和封王的訊息。 當時常宇就忍不住爆粗口了,去你罵了隔壁的! 當真有些事天註定,該來的總歸要來的。 歷史上,李自成攻到北京城下的時候就射信入城,唱過了這樣的一段戲,你封我為真的王,在西安立國,我立刻退兵且將來為你所用,幫你平亂幫你打韃子。 可是即使在那種情況下,崇禎帝毅然果斷的拒絕了,滾你麻痺的!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崇禎帝斷然拒絕了呢,現在的我們無從得知,只能胡亂推測,或許如先前所說的那般他對家賊恨之入骨,或者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