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作的盧飛快,數騎絕塵西去,李巖接到密旨後便親書一封投到對岸,賊軍守將立刻遣快騎送往西安,兩日後便送至西安城內的秦王府,即所謂大順國的皇宮裡頭。 言簡意賅沒有多餘的廢話,明廷沒說同意和談也沒說接著幹,就說,你過來呀! 明廷讓吾等遣人前往京城去商談,諸位意下如何?李自成與諸賊商議後,十之八九都覺得去就去唄,行就行,不行回頭就打便是,可問題是,何人前往? 你去,你去,你咋不去呢,各山頭吵了起來,對他們來說沒敲定和談框架的前提下,渡河東去步步龍潭虎穴,搞不好就有去無回,當然也有人覺得無論和談與否,此去都有驚無險,畢竟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嘛。 諸賊吵鬧無休,李自成頭大如鬥,爭議半日方才決定由其軍事宋獻策及賊將劉希堯同往京城與明廷商談,走之前李自成等人仔細研商了各種可能,比如明廷會如何刁難如何砍價,己方如何應對,如何保持底線。 隨後二人離開西安冒風雪前往京城,同行有百餘人隨扈。 不幾日抵達黃河岸邊的朝邑縣,遣人通報給對岸官兵,很快李巖便親自到黃河岸邊迎接:“故人相見,唏噓不已啊”宋獻策感慨萬分,李巖的回覆卻很平靜:“或許他日還能同殿為臣”。 宋獻策苦笑搖頭,正想說什麼,突然看到一人,頓時目瞪口:“顧先生何以在此”隨即醒悟:“汝……” “天意不可違,順大勢而為,在下亦不過良禽擇木而棲,宋先生不必大驚小怪”顧君恩微微一笑,躬身施禮,宋獻策顯然沒料到能在這邊見到顧君恩,又聽他說了這番話,心裡頭五味雜陳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沉默半響方道:“若是兩軍對壘時,少不得罵顧先生幾句賣主求榮,可眼下……咳,或許顧先生說的對,天意不可違,順大勢而為,將來可能真的同殿為臣了”。 顧君恩笑而不語,李巖則正色道:“若宋先生若真這般想,這次無論和與不和,還請順大勢而為,朝廷出了個天縱之才,從賊路已絕,先生大才豈能不知,不管是為天下藏私還是為己,請先生三思”。 宋獻策長呼一口氣,抬頭望著天空淡淡道:“能攪動這天下風雲的哪個不是天縱之才,虎有平陽之落,龍有淺水之時,不要以一時成敗論英雄,闖王一路走來,曾有十八騎之落魄,亦有東征時之昌盛,何況現如今誰在平陽誰在淺水還不好說呢,李帥目光略短了些哦,又何必忙著招降在下呢”。 李巖淡淡一笑:“先生精通易經八卦,能掐會算口若懸河,既已成行便是胸有成竹了,看在往日共事份上巖言盡於此,剩下的路先生自己掌燈,今兒吾等只論故情不談朝政”。 隨後李巖將宋獻策,劉希堯一行迎入蒲州城內招待,把酒言歡說盡天下風流,不論朝臣不論軍務。 翌日一早,宋獻策離蒲州東去,李巖遣兵馬五百護送,實則亦有監視之意。 宋獻策一行披星戴月趕往京城,西安的李自成心裡頭卻也是七上八下,這個時候他的本意確實是想和談了,能名正言順光明正大的做個大明的藩王,這輩子也算夫復何求了,問題是這個價朝廷會同意麼。 還有,那個一直讓他感到恐懼不安的東廠太監在這件事上到底是什麼態度,他主和還是主戰?朝廷非要讓去京城商談真的只是讓自己拿出些誠意而沒別的潛在意圖麼?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李自成隨遣了談判組前往京城,但對黃河防務卻不敢掉以輕心,令李過親自巡查防務,以防官兵突然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和常宇交手的過程中,這種暗虧他沒少吃。 只是,李自成做夢都沒想到,自己一直耿耿於懷又念念不忘的東廠大太監常宇,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把和談當做一回事,而是在忙著開店。 忙著打造大明的第一個奢侈品牌店。 眼下剛過完年一個多月,風大雪多天冷的很,正好趁著手頭沒啥事,好好幫坤興公主做這件事。 開店第一件事當然是要選店面,這必須要在繁華地段,而整個京城最繁華的便是前門外大街也就是大柵欄那一帶,吃的喝的玩的用的應有盡有,茶樓戲樓青樓煙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