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飯之後,史可法在朱孔訓的陪同下去往軍營,那兒才是他的主場,整頓軍務安撫軍心,整頓軍務唱軍歌……這位兵部尚書早已爐火純青,常宇則要去巡撫衙門辦公,至於晉王朱審烜他無心於此,去研究他的蜂窩煤,煤球爐子,火剪子去了。 巡撫衙門裡太原城內大小官員齊聚於此,堂上滿員廊簷下也戰滿了人,眾人神色各異有的凝重無語有的略顯慌亂四處尋人打聽著什麼。 常宇這次奉旨巡邊同來的還有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三法司官員,遇案現立現查,相當的鐵面無私,因為他們若有徇私枉法之處東廠的人便對他們不客氣,同理,都察院的人也敢彈劾東廠的不法行為。 這會兒,三法司的官員就在堂上喝茶同太原本地的官員在說著閒話,看上去相當的融洽有說有笑,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開始上班,他們在等兩個人。 常宇和太原知府孫康周。 後府書房裡,常宇將一小冊子遞給了即將升任太原巡撫的孫康周,這些都是錦衣衛蒐集到他的黑料,後者接過仔細看了,臉色一陣青一陣白,許久一聲長嘆略顯尷尬道:“這……下官,下官實在愧疚,下官願……” “孫大人”常宇打斷他:“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本督既然取來與汝看了便不是為問罪而來,只是大人讀的是聖賢書,做的是父母官,當以自律為太原百官榜樣,今,既往不咎還望孫大人勿辜負本督期望”。 “下官受教了”孫康周起身對著常宇施了一禮。 評價一個人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而且忠和清也是兩回事,忠臣未必是清官,同理清官也未必是忠臣。 太原城的大小官員在年初那場大戰表現的都可圈可點,除了少數幾人外大部分都是一腔熱血,將生死置於身外的跟隨常宇赴湯蹈火。 論忠臣他們無話可說,但若說清廉者……常宇手頭上有厚厚一摞,其他人不說便是知府孫康周,巡撫蔡懋德的都有。 難道都給擼了? 不可能,自古以來為官著數以萬計,清廉者幾人? 像于成龍,張伯行那種真正做到兩袖清風的能有幾個? 何況這個時代,受賄和收禮真的難以劃分。 太原大戰時這些文官也沒拖後腿所以常宇不能厚此薄彼,要一視同仁對他們也是以警告為主,除非貪腐嚴重者輕易不會將其下獄。 千呼萬喚始出來,半晌午時候常宇和孫康周出現在大堂上引起一陣騷動,諸人慌忙向前見禮,常宇一臉微笑同諸人點頭,大部分人他都臉熟,當然大部分人都有黑料。 寒暄幾句便進入正題,常宇和顏悅色說了一番話,卻讓諸官員連連變色,即日起三法司坐鎮巡撫衙門主理官員違法亂紀之事,執法秉承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三日為限自首者從輕。 簡單來說就是,我也不主動去緝拿你,自己上門說說自己的事,至於怎麼論罪常宇和三法司的已經達成一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畢竟這些官員身上也沒有什麼通敵賣國的大罪,都是貪腐之事,有的還僅僅是人情往來收受的錢財。 常宇自奉旨巡邊以來,對地方官員的審查從未親力親為,直接扔給三法司,太原則是例外,一點兒不避嫌親自插手,這也讓三法司的官員心裡有了數,小太監念舊情,這個面子得給,其次這些官員也算有功之臣,若只是些許貪腐從輕發落也在常理之中。 朱慈烺在別院裡足不出戶,烤著暖爐喝著茶手裡捧著一本孫子兵法,出京這麼多天了是第一次見他看書,倒非是玩夠了,而是今兒天夠陰冷,加上大同行刺之事常宇叮囑過他不得隨意出府走動。 “王師傅,你也帶過兵打過仗是麼?”朱慈烺翻了幾頁問身邊也捧著書的王徵南,不過他看的是一本《增廣賢文》。 聞言王徵南略顯尷尬的笑道:“殿下,卑職在軍中不過一個個低階武官可沒那率兵打仗的本事,只是聽從指揮罷了”。 “你都打過些什麼仗,整好今兒閒來無事給我說說唄”朱慈烺最愛聽這種上戰場打打殺殺的事了,王徵南笑道:“殿下願意聽卑職就閒話幾句,不過可遠沒督公大人打的那些精彩” “無妨,你且說來聽聽”朱慈烺端起茶杯側耳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