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書六禮,三媒六聘,八抬大轎,十里紅妝,鳳冠霞帔,明媒正娶,是為婚嫁。 半晌午東廠衙門外鞭炮聲撇裡啪啦炸了起來,嗩吶鑼鼓玄天,圍觀看熱鬧的人群知道新郎要去接親了。 果不其然,吳中和宋洛書身著大紅袍騎著高大駿馬帶著花轎及接親的人出了衙門沿著皇城根朝前門方向興趣,道路兩旁擠滿了瞧熱鬧的百姓和士兵,恭喜聲和喝彩聲不絕,兩個新郎官對兩邊人群拱手致謝,隨行的番子們開始撒糖果引的孩童沿途追逐。 卻沒人注意到小太監微服悄悄跟到東安門時直接入宮去了。 大世界周邊的街頭巷尾同樣被圍的水洩不通,都知道兩位新娘子要從這兒發嫁,而且其一還是青州王府的郡主。 郡主呀! 這對向來喜歡八卦的老百姓來說無疑是一個超級好的噱頭來作談資,何況發嫁的時要撒喜錢的,更何況城外本就有不少難民。 可以說東廠為吳中和宋洛書操辦的這場婚事成了近日京城最熱鬧的事,若說萬人空巷有些誇張,但也相去不遠了。 “讓讓,讓讓,諸位,總得讓新郎接到新娘子吧……馬上就要入宮,可別誤了良辰吉日呀……”東廠的番子們在前邊使勁的吆喝開路。 大世界一處清雅的小院子裡,兩位新娘子已整裝待發,鳳冠霞帔頂著紅蓋頭安靜又激動著。 很多人可能會疑惑,鳳冠霞帔不是皇家才可用的麼,普通老百姓可以用麼? 答案是肯定的,在明朝普通百姓也可以用。 鳳冠是帝王后妃的冠飾,在明朝鳳冠是皇后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 霞帔不是服裝,類似後世的披肩是宮廷命婦的著裝,一、二品命婦霞帔為蹙金繡雲霞翟紋(翟:即長尾山雉),三、四品為金繡雲霞孔雀紋,五品繡雲霞鴛鴦紋,六、七品繡雲霞練鵲紋,八、九品繡纏校花紋。 明明都是皇家或者朝廷命婦才能用,為什麼平民女子也可以用呢? 原因有二,朝廷雖無律法明文規定鳳冠霞帔可用與普通百姓,但在民間婚嫁女子使用鳳冠霞帔也確實得到默許,簡單來說,不禁止也不提倡。 其二在明朝按照華夏禮儀,大禮可攝勝,就是祭禮、婚禮等場合可向上越級,不算僭越 再說了,其實老百姓所謂的鳳冠其實就是彩冠並非真的鳳冠,只是圖個好聽好寓意罷了。 但朱嫣和宋洛玉卻是真真的鳳冠霞帔,這是皇極特別允許的,畢竟兩人一個是青州王府郡主,另一個則是東廠女將軍。 這也是皇家給的殊榮,足夠吹一輩子的了。 來接新娘子上轎咯,一種衙門的親衛番子們擁著宋洛書和吳中到了院子外扯著嗓子狼嚎,裡邊的丫鬟們抵住門在小蘋果的帶領下一定要讓他們叫姐姐包喜錢…… 一番熱鬧之後,兩位新娘上了八抬大轎剛出了大世界就被瞧熱鬧的人給堵住了嚷嚷要喜錢,番子們也不小氣,扯開口袋就往外撒錢,頓時引得呼喝聲一浪接一浪,花轎所過之處翻江倒海。 “嘿,好傢伙,東廠真大手筆啊,瞧這糖果和錢就給不要錢似的往外撒,光著喜錢都得不少吧,據說準備十萬文……” “十萬文那不得百兩銀子啊”有人倒吸一口冷氣:“東廠真不差錢呀”。 “嘿,人家能差錢麼,東廠是幹嘛的從上到下都不可能差錢……”有人話裡頭有些酸味,這讓旁邊當值的一些番子聽到不開心了:“俺們衙門還真就不差錢,督公說了,往後衙門裡誰婚娶費用全包,你說氣人不氣人……說著又狠狠瞪著說話那人,俺們衙門裡是有錢,但那都是提著腦袋賺的賣命錢,少他麼的在這陰陽怪氣的,爺們不愛聽!” 哎呦喂,這位爺,您可真誤會了,俺真不是那意思…… 嗩吶嘹亮鑼鼓喧天,被人群簇擁的兩對新人緩緩且艱難的從前門穿過又進入大明門而後朝皇宮行去,立刻引一些不明就裡的百姓納悶,怎麼去皇宮了呢? “嘿,您還不知道呢,今兒皇上給主婚!” “嘿呦喂,這麼大的面啊”有人驚呼。 “那可不如,倆新郎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