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突襲入關圍城這段時日若說誰最忙,一時間還真不好說,崇禎帝一國之君日理萬機,常宇作為東廠大太監奉命督軍全城兵馬守城自也是日夜操勞,餘下朝堂上的大佬為君分憂也沒閒著。 但若說朝臣的文官中誰最忙,那答案鐵定是京營總督王家彥。 老王以京營總督身份奉旨協助常宇守城,可謂是盡心盡力,這個大明朝崇禎末期數一數二的大忠臣此時當真是把鞠躬盡瘁詮釋的淋淋盡致。 戰前動員練兵上城巡察兵不卸甲,戰時冒戰火督戰第一線受傷不下火線,戰後各種善後事宜也皆交由其處理,短短半月之間頭髮半白憔悴不已,但精神勁卻槓槓滴。 其因守城有功得崇禎帝嘉勉數次,讓其倍感榮幸幹勁更足,午前正在城外組織清理戰場時得常宇遣人通報,抽調京營兩萬人馬備戰,做好動員工作。 得報後的老王顯得無比激動,隔著護城河望著城北荒野雙拳緊握,狗韃子,到算賬的時候了。 京營經王家彥數月間的刮骨療傷已見起色,能戰人馬雖比之前賬面上的少了很多,但較之皇家親衛軍還是略勝一籌,但為何常宇也僅僅抽調兩萬人馬呢。 原因很簡單,京城防衛不容有失,親衛軍是防守皇城的,京營是防守京城的,他率兵在外和韃子廝殺,需要一個安定的大後方,戰場瞬息萬變一個不慎就可能全軍覆沒,到時候京城在防守空虛,保不齊…… 所以即便常宇不是個客氣的人,他也不敢抽走京營太多的人馬,至少留下三萬以上人馬守城,確保他在外征戰時京城至少還要有五萬防禦人馬(包括親衛,這裡說的是不包括老幼病餐的能戰兵馬) 抽調京營出戰王家彥躍躍欲試,他雖是文官但也知道實戰練兵的重要性,京營閒置太久再不出去動動就廢了,可是對於常宇抽調皇帝親衛軍出戰他就有點不敢苟同了。 皇帝現在當真是什麼都由著小太監,堂堂皇帝親兵的兵權都給了他,當真是寵信到了極致,卻也必然會遭到朝臣的詬病,然則親衛兵等於是皇帝的私兵,擁有絕對的產權和指揮權,不屬於兵部也不屬於五軍都督府,所以再不爽也沒辦法指手畫腳,即便是內閣大佬們也不行。 親衛軍,呵呵,名頭雖大實力又如何呢,金吾衛和騰驤衛在外參戰據表現不俗,但城中的這些怕是比京營也好不到哪裡去,或許遠遠不及京營呢,王家彥心裡有了比較之意,又想到小太監各自抽調兩萬難道真的是巧合,怕也是想拿來比較之意吧。 午後的天空稍見晴朗,城中街頭巷尾百姓走卒還在津津樂道有關昨日戰事的各種八卦傳聞,而親衛軍的各處衙門以及軍營卻在忙著抽調精英動員備戰事宜。 東廠衙門後院的花架下,常宇躺在以上眯著眼看著葡萄架上的一隻昆蟲爬來爬去,方三在旁邊忙著沏茶倒水,陳所樂等幾個親侍在不遠處的樹蔭下正在圍觀下棋,好一個清閒午後時光。 至少表面上看著是這般愜意,實則常宇頭疼不已,除了即將和韃子進行大規模的野戰外,還有坤興公主所託之事。 為了沖喜皇室準備操辦早就定好親的坤興公主的婚事,然則小丫頭此時卻得了恐婚症,她不想嫁人,常宇從她的眼神裡看的出來,感受到他內心的慌張和恐懼。 只是,為何才能阻攔這場早就定好的皇家婚禮呢? “春祥呢,派人把他尋來”此事事關隱秘非同小可需小心謹慎處理,又值時局緊迫常宇無暇分心處理,想來想去只能交給春祥來辦了。 春祥正在錦衣衛北鎮撫司處理公務,雖說不同衙門但東廠就是牛逼,錦衣衛雖在外邊心狠手辣名頭大,但其實就是給東廠打雜的,有案子東廠可以直接接手,人手不夠直接調錦衣衛補充,一向如此。 何況此時這件公務事關東廠。 能同時把東廠和錦衣衛牽扯進來的公務自然不是小事,當事人也絕非一般人。 的確不一般人,因為他是大明皇后的父親,當今國丈周奎! 沒錯,國丈爺周奎在皇城門口攔截常宇不得後,便趕來北鎮撫司尋錦衣衛指揮使吳孟明撕逼來了。 若是早前國丈爺上門,吳孟明自是屁顛的親自出迎,可一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