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部分

“夫君。”

溫暖而又熟悉的聲音讓管統下意識地回過了頭,只見妻子寧氏牽著幼子正站在不遠處怯生生地望著自己。管統猶記得寧氏剛嫁給自己時端莊秀美宛如海棠仙子,被他視作珍寶。可如今寧氏的眼角面頰卻爬滿了歲月的印痕,唯有一雙眼眸還帶著三年前的婉約。是的,就在三年前管統隻身逃出東萊投靠遠在冀州的袁紹,將寧氏母子丟在了宿敵環繞的龍口城內。可就算是如此,寧氏依舊不離不棄地帶著兒子等他歸來。而在管統被軟禁的這一年中,寧氏更是以她的溫柔和賢淑包容著這位要死要活的夫君。可這一切管統都熟視無睹。彷彿自打他下定決心投身天下大事之後,寧氏便不再是他的珍寶。直到此時此刻,面對寧氏那雙充滿焦慮的眼睛,管統的內心才頭一次有了名為愧疚的東西。於是下一刻他大步上前一手抱起兒子,一手牽著妻子,頭也不回地消失在了喧鬧的人潮之中。

“主上,在找何人?”郭嘉見蔡吉的視線在人群中搜尋著什麼,不由打趣地問道。

“沒什麼。剛才似乎看到了熟人。”蔡吉搖了搖頭。將手中的袁謙交還給了吳夫人,轉而向郭嘉攀談道,“孤這一路趕來,但見青州各郡沿途村屯相望,雞犬相聞。未曾想先生竟能在短短一年內増設屯田近萬頃!真乃青州百姓之福,孤之大幸。”

郭嘉卻微微側身向蔡吉抱拳澄清道,“主上明鑑,此番青州屯田能如此順利,絕非嘉一人之功,而是元皓、季珪兩位先生相助之故。”

蔡吉一聽田豐和崔琰也參與了青州屯田。心中不由一喜,於是趕緊轉身向兩人拱手一揖道。“孤在此替青州百姓謝過兩位先生仗義相助。”

田豐和崔琰早已決心輔佐蔡吉,此刻見蔡吉如此客氣,自是受寵若驚,雙雙作揖還禮。崔琰更是不無感慨地坦言道,“主上過獎也。若非主上先前訂下以鹽換糧之策,吾等又豈能如此順利地招納流民,興修陂田。挖掘水渠。”

“哦?此話怎講?”蔡吉耳聽崔琰提起她的以鹽換糧,立馬就來了興致。話說這以鹽換糧的政策還是蔡吉當初為了籌糧而訂下的權宜之計。此刻聽崔琰的意思,似乎眾人在她北征的這段日子裡對青州的屯田政策進行了一番調整。

果然。崔琰在與郭嘉、田豐交換了一下眼神後,會心一笑道,“不瞞主上,吾等受主上以鹽換糧之策啟發,以鹽引招納鹽商大賈出財力收遊民屯墾荒地。屯村所收糧食,官府收三成,百姓留五成,商賈得二成用以交換鹽引。青徐二州商賈豪強聞訊後,爭相認領‘鹽引’屯墾荒地。而今不止是青州,就連徐州也此等‘鹽屯’七千餘頃。”

崔琰的這番解釋讓蔡吉驚喜之餘,不禁聯想到了後世的明朝同樣也是用鹽引換取鹽商招遊民屯墾邊疆。事實上蔡吉之前以鹽換糧的政策本就是受了明朝商屯的啟發。只是沒想到崔琰、田豐、郭嘉三人會以此舉一反三,設計出同明朝商屯相似的鹽屯體系。當然由於眼下正處戰時,崔琰等人對商賈開出的條件遠比明朝要苛刻得多。於是蔡吉一邊在心中感嘆漢末果然是人才輩出的時代,一邊則脫口問道,“此策是何人所出?”

這一次崔琰也讓到了一邊,進而大方地將首功之臣介紹給了蔡吉,“回主上,此策乃元皓所出。”

“原來是元皓先生的手筆。”蔡吉略帶驚訝地朝田豐拱手道。畢竟田豐在歷史上一直都以謀略見長,此番其能在治政上有如此表現,實在是給了蔡吉一份不小的驚喜。

其實鹽屯一事,提議者雖是田豐,但若沒崔琰的修正,郭嘉的推行,是無法取得如今這番成績的。所以這會兒的田豐被蔡吉熱切的目光瞧得多少有些不好意思。莫看他在袁紹面前狂得很,可是面對眼前的少女,田豐卻難以擺起譜來。這一來是出於蔡吉於他有救命之恩。二來也因為蔡吉在東萊、北海兩郡實施的諸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