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辦!孤家子修不要美女了~~~腫木辦~~~

甄姬:參見司空~~~

cc:(⊙o⊙)哦~~~貓嘞個咪!子修的問題以後再說嗷~~~

第一節 精誠合作

建安六年(201年)的孟春咋暖還寒,洋洋撒撒的雪花宛如粉杏,為許都的亭臺樓閣披上一層雪白的素妝。劉協身著青色常服負手立於窗前,遠眺風雪朦朧中的瓊樓玉宇,眼中充滿了難以掩飾的焦慮。

過去一年中袁紹伏誅,鄴城光復等一系列的捷報本該讓漢廷上下彈冠相慶才對。可身為漢天子的劉協心情卻始終開懷不起來。在他看來逆賊的滅亡固然值得高興,可曹操的權傾朝野更令他寢食難安。隨著曹軍在黃河以北取得一場又一場勝利,曹操的威望也隨之與日俱增。哪怕他在外征戰一年,許都的文武依舊是以曹司空馬首是瞻。更毋庸說荀彧等人情願五百里加緊地將重要公文送去河北絕斷,也不願意讓自己這個近在咫尺的天子親政。

“陛下,吳大夫、董將軍求見。”

小黃們的通報聲打斷了劉協的思緒。年輕的天子旋即坐回案邊,清了清嗓子道,“宣。”

不多時小黃門便領著吳碩與董丞走進了雲臺殿。但見兩人一進門就朝著劉協雙雙腑身叩拜道,“參見陛下。”

“二位卿家平身。賜坐。”劉協抬手一揮,一旁的內侍連忙為兩位重臣搬來了坐枰。

“謝陛下。”吳碩與董承叩首謝恩後,便一左一右地坐了下來。

劉協見二坐定之後,又朝殿內的小黃門使了個眼色。那黃門見狀立即會意地領著一干內侍退出了雲臺殿。眼瞅著礙事之人都已清場,劉協的態度立馬就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只見他一把抓起案牘上的一卷奏摺,急不可耐地向吳碩與董承控訴道,“二位卿家,蔡安貞竟上書請封曹操為丞相,這可如何是好?”

“丞相?荒謬!荒謬!”董承一聽蔡吉為曹操請封丞相立馬就跳了起來。其實也難怪董承會如此激動。丞相一職起源於戰國。秦從武王開始,設左丞相、右丞相,但有時也會設相邦,魏冉、呂不韋等都曾居此職。秦統一六國後只設左、右丞相。西漢初年蕭何獨任丞相。後遷為相國。蕭何死後相國一職由曹參繼任。到惠帝、呂后到文帝初年,又開始分設左、右丞相由於在王朝結構下“相權”與“皇權”必然會形成衝突,很少有皇帝能長期忍受權力過大的相權。因此在皇權強盛的時期,皇帝總算不遺餘力地削減“相權”。

漢武帝就曾設立內廷制衡丞相。到武帝末年,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從此到西漢末年,大司馬的權勢一直在丞相之上。待到漢成帝時,何武以丞相一人難以處理繁多的政事為理由。建議立三公制。於是成帝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遂以大司馬、大司空、丞相為三公。這一措施旨在分散丞相的權力,既將丞相、御史被分割為三,三公實際上是三個宰輔。哀帝時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初年又改大司徒、大司空為司徒、司空,改大司馬為太尉,三公之中以太尉為最尊。此外為了加強君主權力,權歸君主,協以內廷尚書,三公僅為備員。東漢末年,大權從皇帝又轉移到外戚、宦官手中。三公也由此成為一種空銜。

眼下若要封相。無疑就得先廢除名存實亡的“三公制”,恢復與皇權分庭抗禮的“丞相制”。本來曹操就已經夠囂張跋扈。要是再在許以丞相之職,豈不是讓其如虎添翼。不過最讓劉協覺得鬱悶的是提議者不是別人,正是一直以來被他寄予厚望的蔡吉。難道真如俗話所言,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

相比董承的激動,劉協的鬱悶,吳碩倒是顯得頗為穩重謹慎。卻見他在緊蹙眉頭思慮了半晌之後。語出驚人道,“臣以為陛下拜曹操為相也不無不可。”

劉協沒想到吳碩也會站到蔡吉那一邊,瞠目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