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輪機。雖然受戰爭影響,一些改造工作並沒進行,但是解決了最基本的問題,即持續高速航行能力。
當時,真正的短板,只有兩艘“拿sāo”級與兩艘“萊茵蘭”級。
這四艘戰列艦在大戰爆發的時候,正準備進行現代化改造,因為繼續擴充艦隊規模,所以都終止了改造工作。
只是,對公海艦隊來說,這並非致命缺陷。
在編組戰鬥序列的時候,希佩爾就讓第四戰列艦分隊,即由兩艘“拿sāo”級與兩艘“萊茵蘭”級組成的編隊留在最後面,並且授權分隊指揮官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自行撤離,但是不得干擾主力交戰。
問題是,少了四艘戰列艦,希佩爾還有多少勝算?!。
第一百零二章 覆滅
可以肯定的說,十三打二十三的話,希佩爾沒有任何勝算。
問題是,實力對比並非如此。
打到十一點四十分左右,傑利科發現了掉隊的四艘戰列艦,隨即命令第四戰列艦分隊重點打擊那四艘德艦。
顯然,這是傑利科在這場戰鬥中犯的另外一個錯誤。
當時,落後的四艘德艦不是因為遭到重創才與主力編隊拉開了距離,而是動力系統已經超負荷運轉了數十個小時,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故障。如果在戰鬥中出現故障,那就只能等著被敵艦擊沉了。為此,在徵得了希佩爾的准許之後,第四戰列艦分隊的指揮官下令把航速降低了兩節。
事實上,這四艘主力艦的狀況都還不錯。
傑利科這個誤判,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結果,即用六艘戰列艦去對付公海艦隊的四艘戰列艦。
雖然傑利科派出的是大艦隊裡戰鬥力最差的六艘戰列艦,但是他對付的,也是公海艦隊裡戰鬥力最差的四艘戰列艦。
結果就是,在主力佇列中,傑利科只剩下了十七艘戰列艦,而希佩爾有十三艘。
不可否認,優勢依然在傑利科手裡,只是沒有那麼明顯了。
接下來,發生了一件完全超出傑利科預料的事情:貝蒂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在遭到沉重打擊之後,自行撤出戰鬥。
顯然。這肯定是雷德爾的功勞。
希佩爾與傑利科打起來後,雷德爾首先按照既定戰術撤出戰鬥。只是,他沒有走遠,因為他得盯住仍然在附近徘徊的貝蒂。當然,這也是帝國海軍的既定戰術之一。即在主力艦隊交戰的時候,戰列巡洋艦分隊得負責清理戰場周邊的敵艦。阻止敵人的戰列巡洋艦對己方主力艦隊構成威脅。
最初的時候,馮承乾反對建造戰列巡洋艦。
他的理由很直接,戰列巡洋艦是英國皇家海軍制海思想下的產物。而帝國海軍的海權觀與英國皇家海軍有很大的區別。因此適合英國皇家海軍的戰艦,不見得適合帝國海軍,也就沒有必要跟風。
有趣的是,拉開戰列巡洋艦建造熱潮的,正是馮承乾。
別忘了,正是在設計“腓特烈大帝”號,即“皇太子”號的時候,馮承乾把速度放在了首要位置上,才影響了費希爾。讓英國皇家海軍開始跟風,設計建造了“無敵”級等多個級別的戰列巡洋艦。
隨著英國皇家海軍開始大規模建造戰列巡洋艦,馮承乾才主導了“布呂歇爾”號戰列巡洋艦的設計與建造工作。在馮承乾離開帝國海軍部之後,提爾皮茨本著“你有我也有”的思想,批准了“馮…德…坦恩”號、“毛奇”級、“德塞利茨”號與“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書。
問題是,對帝國海軍來說,戰列巡洋艦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顯然,帝國海軍沒有漫長的海上航線需要保護,即便有,在沒有制海權的情況下。僅靠幾艘戰列巡洋艦也無法保護。
帝國海軍必須得為花大價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