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部分

馮承乾在青島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規劃〖中〗國的第一家大型造船廠:〖中〗國海軍造船廠的建設工作。

這是一座國營造船廠,而且由海軍直接管理,其主要職責就是為海軍服務。

在北京,馮承乾的主要工作就是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代表進行協商,並具出面為德資企業爭取有利政策。比如,在馮承乾的爭取下,〖中〗央政府將減免由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入股的合資企業的稅費,並且允許德資企業在〖中〗國境內開開辦銷售點與分公司,幫助德資企業徵收工廠用地等等。

這些政策,極大的鼓舞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到華投資。

事實上,這個時候,在戰爭中發了大財的德資企業也在尋找新的市場,而擁有四億人口的〖中〗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更何況,〖中〗國也在飛速發展,加上政策上的支援,更是讓德資企業趨之若鶩。

根據〖中〗國〖中〗央政府做的統計,在一九一八年五月到一九一九年四月的一年裡,德資企業在華投資就高達十八億帝國馬克,約和兩百億華元,相當於〖中〗國在當年獲得的境外投資的百分之七十。

德資企業積極入華,也帶動了其他國家的大企業。

比如,美資企業在這一年間的在華投資達到了二點四億美元,佔美國企業對外總投資的百分之二十二。

對〖中〗國來說,利用外資是快速發展的唯一辦法。

當然,前提是做好控制。

對此,馮承乾提出了一個非常直接、也非常有效的辦法,即所有外資企業在華投資,必須與〖中〗國本土企業組建合資企業,而且〖中〗國本土企業所佔股份不得低於百分之五十,從而使〖中〗國本土企業能夠在合作中發展壯大。此外,〖中〗央政府也將給予與外資合作的本土企業一些稅費上的減免。

說白了,在鼓勵外資入華投資的同時,還得鼓勵與支援民族企業發展壯大。

從根本上講,只有民族企業發展壯大,〖中〗國才能發展壯大。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不可能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外資身上。

更重娶的是,外資在華投資,只是為了利益。

真正在為國家復興、民族崛起做貢獻的,只有民族企業,因此不管如何鼓勵外資到華投資,都必須把民族企業擺在首位。

一年不算長,也不算短。

在這一年裡,〖中〗國的民族企業如同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而且部分有實力、有技術的民族企業已經發展壯大。

比如,由清政府在洋務〖運〗動中創辦的江南製造局就已經是〖中〗國最大的製造企業了。

到一九一九年中期,江南製造局已經改組為江南集團,下設造船、

鋼鐵、機械製造與軍火等四家子公司,而設在黃浦江畔的江南造船廠是〖中〗國最大的本土造船廠,江南鋼鐵公司則是〖中〗國本土最大的鋼鐵冶煉企業,江南軍械製造公司則是僅次於青島兵工廠的第二大軍火製造企業,而江南機械製造公司則在一九二零年製造出了〖中〗國的第一臺機車頭、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七個能夠製造機車頭的國家。

越邁越快的工業化步伐,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即工業佈局。

到一九一九年下半年,在江南地區盡數由〖中〗央政府控制之後,國家工業佈局成為了〖中〗央政府的頭號大事。

七月,馮承乾回到北京,提出了“一江一岸”的工業佈局戰略。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沿長江與海岸線,部署國家的重工業,充分利用水運,抵消鐵路等基礎建設不足產生的問題。

如果採用別的工業佈局,交通將成為主要瓶頸。

要知道,到這個時候,〖中〗國的鐵路總長度還不到兩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