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部分

第三國向〖日〗本運送糧食等基本生活物資。

既然〖日〗本已經全面妥協,〖中〗國就沒有理由繼續施加壓力。

八月十二曰,吳鐵生宣佈暫時停火八天。

當天,馮承乾也給海軍下達了命令,准許實現通報了的、運送糧食等生活必須物資的第三國船隻前往〖日〗本。

正式談判地點不在華盛頓,而是在馬尼拉。

原因很簡單,十天之內,中日雙方的高階官員只能到達馬尼拉,到不了華盛頓,當時還沒有跨越太平洋的空中航線呢。

八月二十日,中日停戰談判第一次正式談判在馬尼拉舉行。

代表〖中〗國進行談判的,正是周仁康外長。

做為戰勝方,周仁康沒有浪費太多的時間,在上午的第一次會晤中就提出,〖日〗本必須割讓奄美諸島、大隅諸島與南庫葉島,並且在今後二十年內,向〖中〗國支付五點四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

這個要求,讓〖日〗本談判代表目瞪口呆。

要知道,這基本上是三十多年前簽署的《馬關條約》的翻版。

也正是如此,停戰談判差點在當天上午就結束。

所幸的是,最希望停戰的是美國。

當天下午,協助談判的美國駐菲律賓總督就積極鼻動,在當晚舉行宴會,藉此機會給雙方做工作。

參加宴會的,還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特使里希特霍芬伯爵。

對周仁康來說,里希特霍芬伯爵是老熟人了。要知道,在一九二八年之前,里希特霍芬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駐華大使。

直到這個時候,馮承乾才意識到,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捲了進來。

說得準確一點,德意志第二帝國並不希望〖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獲益太多,因為這已經危害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利益。

問題是,〖中〗國不能沒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支援。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能否實現工業化、能否成為世界級大國,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有關,或者說是由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關係決定。顯然,現在的〖中〗國還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也沒有成為世界級大國,因此不管用什麼辦法,必須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保持良好關係。

同樣的道理,此時的〖日〗本,不能沒有美國的支援。

也正是在美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撮合下,這場關係到近五億人的停戰談判,才沒有在八月二十日終結。!。

第三十六章 利益博弈

到一九三三年,〖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關係在同盟基礎上。出現了很多矛盾。

對突出的,就是經濟上的矛盾。

馮承乾回國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是〖中〗國最大貿易國,〖中〗國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最大投資國。到一九二八年前後,〖中〗國已經是德意志在遠東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國、也是全球範圍內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貿易國。當然,英德貿易,主要得益於印度,即印度仍然是英國的附屬領地,而英德貿易的絕大部分都是德印貿易。

到一九二八年之後,中德的貿易關係發生了變化。

特別是在一九二九年的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中〗國對德進口大幅度萎縮,而對德出口卻大幅度增長。

原因很簡單,在席捲全球的經濟寒流中,〖中〗國企業也非常注重出口。

受勞動力價格、原料供應等影響,〖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售價遠低於歐美列強,因此在一些次要市場上極具競爭力,而在一些〖中〗國的傳統產業上,〖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更是遠超歐美列強。

比如,在一九三零年,德意志第二帝固就從〖中〗國進口了近兩億帝國馬克的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