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部分

的審議之後,最終以全票獲得透過。當時,連最保守的議員都投了贊成票。一是馮承乾的威信擺在那裡,二是誰都知道海軍在對日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三是急劇擴張的民族資本需要海軍撐腰。

要知道,此時的〖中〗國民族企業,已經不再侷限於國內。

在柏林和會上,就確定了英法在遠東的利益移交給〖中〗國,即〖中〗國將接下英法在遠東的勢力範圍。

問題是,柏林和約生效的時候,〖中〗國沒有這樣的國力。

直到一九三零年前後,〖中〗國的民族資本家才走出國門,而首先瞄準的就是之前被英法控制的中南半島。

經過幾年發展,〖中〗國企業已經佔據了中南半島的大部分市場,成為實際主導者。

正是如此,那些替民族資本家說話的議員(其中很多就是企業主),自然希望祖國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能夠時刻保護他們的海外利益。

海軍發展規劃…獲得透過後,馮承乾開始著手實施。

當然,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國內的造船能力,不然海軍建設就是一句空話。

結果就是,在一九三四到一九三五財年度劃撥給海軍的經費中,有接近三分之一被用於基礎建設。

當時,馮承乾做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即以控股的方式,入主幾家主要造船廠。

只是,這還不夠。

六月,在拿到當年的財政撥款後,馮承乾就提出收購青島的幾家合資造船廠,然後合併重組為“〖中〗國海軍造船廠”。

根據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徑驗,馮承乾知道由海軍直接控制的造船廠有多麼重要。

雖然一家造船廠,不可能承擔所有戰艦的建造工作,但是有了這家造船廠,那虛無縹緲民營造船廠在爭取海軍艦船的建造合同時,就不敢開高價,也就能夠有效的降低艦船建造成本。更重要的是,在戰時,由海軍直接控制的造船廠是艦隊最重要的支柱。別的不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基爾港海軍造船廠就承擔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百分之六十的戰艦維護、維修與改造工作。此外,還得考慮到〖中〗國的特殊國情。由軍隊與政府直接控制的造船廠,在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技術合作的時候,受到的限制明顯低於民營造船廠,也就更容易從德意志第二帝國獲得先進技術。

只是,馮承乾並沒指望〖中〗國海軍造船廠能夠建造多少戰艦,特別是主力艦。

別的不說,僅僅是整合那幾家小型造船廠、增添建造設施等,就需要huā上好幾年,根本跟不上〖中〗國海軍的擴充速度。

馮承乾非常清楚,接下來五年至關重要。

甚至可以說,在一九三九年之前,〖中〗國海軍能夠建造多少戰艦,將直接關係到〖中〗國能否打贏下一場戰爭。

原因很簡單,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將在一九三九年爆發。

雖然歷史已經改變,但是一些最關鍵的因素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比如,由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大肆擴張工業規模、以及戰後分髒不均所導致的經濟危機,照樣在一九二九年爆發,與馮承乾熟知的歷史沒有多大差別。又比如,柏林和會所決定的世界格局,依然充滿了矛盾,而且兩大集團的對抗並沒有偃旗息鼓,華盛頓條約也只有二十年的期限,軍備競賽並沒根絕。

這些因素綜合到一起,馮承乾不得不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戰將在一九三九年前後爆發。

也許會晚上n年,但是絕對不會拖得太久。對於動輒需要幾年才能造好的戰艦來說,大戰晚幾年爆發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中〗國海軍在一九三九年之前的發展有多麼重要。

對馮承乾來說,幾乎是分秒必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