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部分

團中待了好幾年,對東普魯士的情況,以及對面俄軍的情況極為了解。

有霍夫曼輔佐,魯登道夫肯定能成大業。

在馮承乾看來,只要魯登道夫能夠合理利用兩個軍團,並且充分考慮到東普魯士的特殊地理環境,抓住俄軍的弱點,在國境線內打一場防禦戰絕對不是難事,說不定還能一舉改變東線戰況。

到了八月二十六日,俄軍終於在沙皇的“鞭策”下,攻入了東普魯士。

與之相比,這一天發生的另外一件事情,更具有戲劇性。

雖然早在八月中旬,就有足夠的訊息表明,英國遠征軍已經到達法國,但是並沒得到小毛奇等德軍將領重視。原因也很簡單,英國還沒有進行全面戰爭動員,陸軍規模有限,遠征軍自然不會強大到哪裡去。

結果,在蒙斯附近,德軍嚐到了苦頭。

這場戰鬥的規模非常小,一支挺進的德軍遭遇了同樣倉促上場的英國遠征軍,戰鬥只打了不到兩個小時,德軍就主動撤了下來,英國遠征軍也沒有追擊,反而後退了幾公里,與德軍脫離接觸。

前線指揮官在報告戰況時,提到遭到英國遠征軍密集火力射擊,傷亡極為慘重。

事實上,當時與德軍交戰的英國遠征軍還不到一個師,而且沒有幾挺機槍。德軍指揮官所說的“密集火力”,實際上是集中射擊的“恩菲爾德”步槍。這種步槍的射速極高,熟練的射手能在一分鐘內打出六十發子彈,而德軍的毛瑟步槍只能在一分鐘內打二十發。當大量的恩菲爾德步槍開火時,很容易被認為是機槍在掃射。

幾天之後,前線德軍也搞清楚了情況。

英國遠征軍參戰,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價值。當時,到達法國的英國遠征軍總共也就只有兩萬多人。即便到年底,英國遠征軍的規模也不到二十萬。與一百多萬德軍,以及規模相當的法軍相比,根本算不了什麼。要到一年之後,在英國開始實行徵兵制之後,英國遠征軍才能成為主力。

當然,英國遠征軍出現,等於讓德軍多了一個對手。

對帝國來說,英國真正的影響還是在戰線後方,即英國為法國提供的物資,以及對帝國進行的海上封鎖。

第七十七章 創造機會

俄軍攻入東普魯士,為帝國海軍出海作戰提供了絕佳的理由。

陸地戰場上,德軍的處境極為不利。雖然魯登道夫已經上任,霍夫曼上校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東線德軍作戰參謀,但是德軍只有兩個軍團,戰線對面的俄軍卻有兩個方面軍,總兵力是德軍的五倍。

在此情況下,就得在海洋戰場上做文章。

八月二十八日,德皇批准了艦隊的作戰計劃,命令舍爾派出一支艦隊前往波羅的海,對付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

這一天,公海艦隊的戰列艦編隊已經經基爾運河進入波羅的海。

按照馮承乾的要求,希佩爾派出了由兩艘“赫爾戈蘭”級與兩艘“圖格林根”級組成的第二戰列艦分隊、以及由四艘“國王”級組成的第四戰列艦分隊,由五艘“德皇”級組成的第三戰列艦分隊與由四艘“拿騷”級組成的第一戰列艦分隊留在了基爾港,戰列巡洋艦分隊則留在威廉港,負責警惕來自北海方向上的威脅。

動用八艘戰列艦去對付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絕對是殺雞用牛刀。

雖然十多年前,俄國還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海軍強國,僅波羅的海艦隊的規模就超過了帝國海軍,但是在日俄戰爭之後,俄國海軍一蹶不振,再也沒能重寫輝煌,而帝國海軍卻在這十多年間迅速發展壯大。

此時的俄國海軍,連前五都派不上。

在波羅的海,俄國只有四艘剛剛服役的新式戰列艦,其餘的都是艦齡超過十年的老式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