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相對而言,奧匈帝國差得多,更容易打敗。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暫時只有這麼一個盟友,不可能見死不救。因此只要俄軍猛攻奧匈帝國,德軍就會向東線增兵。也就是說,攻打奧匈帝國,同樣能夠起到牽制德軍的作用。

正是在這個時候,英法提出,俄國應該在東線發動一場有意義的進攻。

有趣的是,九月初,在坦能堡打響的會戰就是俄國應英法的要求,在東線發動的具有重大意義的進攻。當時,正是英法提出,俄國不能僅盯著奧匈帝國,應該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施加一些壓力。可以說,如果不是英法明確提出,俄國應該進攻德意志第二帝國,就不會有坦能堡會戰。

現在,英法卻認為俄軍進攻東普魯士毫無意義。

這下,別說俄軍將士,連沙皇都非常氣憤。俄國在坦能堡會戰中損失了數十萬兵力,英法不但沒有表示同情,還認為俄軍的損失毫無意義。跟這樣的盟友搭上邊,不叫人失望與氣憤才是怪事。

只是,當前的戰局,讓沙皇與俄軍將領沒法多想。

在西線戰場上,德軍已經挺進到了離巴黎不到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方,法軍仍然處於混亂之中。如果俄軍不能在東線發動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前置住德軍,那麼法國很有可能在年內戰敗。

至於隔岸觀火的英國,短期內根本沒有什麼好指望的。

顯然,壓力全部集中到了俄國身上。

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沙皇批准了布魯希洛夫提交的作戰方案,決定動用一百二十萬俄軍強攻萊姆堡。

當時,布魯希洛夫也知道,英法正策劃在西線發動一場大規模戰役。

很明顯,俄軍在萊姆堡發動的進攻,只是為了牽制住德軍。至於能否打下來,並不是關鍵問題。

事實也確實如此。

在俄軍開始強攻萊姆堡的第四天,也就是九月的最後一天,英法聯軍在西線發動了馬恩河戰役。

這才是真正有決定性意義的大會戰。

九月初,英法聯軍就撤退到了馬恩河以南,在巴黎到凡爾登部署了新的防線,而德軍的進攻勢頭也有所減弱。雖然這個時候,協約國內部的悲觀情緒依然非常嚴重,法國國內也極為動盪,僅九月的前十天,就有差不多五十萬法國人逃離巴黎,但是戰場局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某種意義上講,德軍打到這個時候,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在戰線的最西面,馬肯森與德馬維茨的兩個軍團連續遭到削弱,就算兩位將領都極具指揮才華,也無法彌補兵力欠缺導致的問題。戰線中部,圍攻凡爾登的第四軍團與第五軍團在得到數次增強之後,依然沒有拿下這座至關重要的要塞群。更要命的是,為於中央的第三軍團也遭到削弱。

很明顯,德軍戰線中央出現了漏洞。

在戰線對面,法軍統帥霞飛已經組建了兩個新的軍團,兵力得到增強,而英國的遠征軍正在源源不斷的趕來。

有趣的是,英法聯軍沒有盯住德軍的要害。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英法聯軍在九月二十日左右,在戰線中部投入兩個剛剛成立的法國集團軍,並且動用部分英國遠征軍在西面牽制住德軍的兩個集團軍,就很有可能把德軍攔腰斬斷,徹底瓦解德軍的攻勢。

錯過了一次機會,英法聯軍沒有錯過第二次機會。

因為追擊潰退的法國第五集團軍,德馬維茲的第二軍團偏離了原定的進攻路線,與第一軍團之間出現了一處不大不小的缺口,迫使馬肯森提前向左迴旋,並且從原本就不多的兵力中抽調部分去填補漏洞。

這樣一來,新的問題就出現了。

按照原計劃,馬肯森的第一軍團應該從巴黎西面透過,與德馬維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