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2部分

國陸軍承擔了主要作戰任務,而德軍則留下了足夠的力量用來攻打莫斯科。

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一九四二年初,也就是準備發動夏季攻勢的時候,中德就進行了一次秘密談判,主要內容就是劃分佔領區。

當時,中國當局提出以烏拉爾山與烏拉爾河為分界線,西面歸屬德意志第二帝國,東邊則由中國佔領。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認為這麼做很不公平,畢竟德軍在打擊紅俄的主要力量,中國等於是揀了現成的便宜。談判一直持續到一九四二年底,即紅俄戰敗的時候都沒有結果。直到大戰結束前,中國才做出讓步,採納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提出的方案,即把裡海周邊地區交給了德意志第二帝國。

可以想像,中國肯定不會讓德軍佔領印度。

要知道,英國能夠成為日不落帝國,印度這塊殖民地起到了不可否缺的作用。沒有印度的話,英國就永遠成不了世界大國。

哪怕戰後,印度不大可能成為中國的殖民地,也比落入德意志第二帝國手中好得多。

別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就試圖奪取印度,並且為了印度的利益而放過了英國。

可想而知,中國出兵印度需要的只是時間。

說白了,關鍵就在大陸戰場上。

只要紅俄戰敗,中德都能騰出足夠多的部隊,德意志第二帝國會在攻打英國本土的同時把重點轉向中東地區,而中國則會在策劃攻打澳大利亞的時候,在南亞次大陸上開闢新的戰場。

中德同時出兵,英國還能守住中東與印度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即便美國全力以赴,也不可能阻止英國在這兩處地方戰敗。

如此一來,美國出兵印度洋,幫助英國作戰,在戰略層面上根本沒有意義,只是在平白無故的消耗寶貴的軍事力量。

如果只是消耗陸軍,斯普魯恩斯還不會有這麼大的意見。

關鍵是,得讓海軍去赴湯蹈火。

可惜的是,斯普魯恩斯只是艦隊指揮官,根本沒有戰略決策權。

事實上,當時尼米茲也反對出兵印度洋,至少認為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戰鬥還進行得如火如荼、中**隊即將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時候,沒有任何理由出兵印度洋,並且向羅斯福提了出來。

顯然,尼米茲的影響力比斯普魯恩斯大得多。

雖然在政治上,尼米茲的建議根本行不通,畢竟中東局勢已經危如壘卵,英軍隨時有可能戰敗,但是羅斯福也得順從實際情況,即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即將打響的時候,美國海軍確實無兵可派。

當時,美國海軍能夠動用的,只有剛剛建成的兩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

這兩艘戰艦分別在三月與四月建成,在四月與五月服役。問題是,相關的訓練工作根本沒有完成,最快也要到八月份才能形成戰鬥力。為此,這兩艘戰艦一直留在大西洋,根本沒有派往太平洋。直到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打響,美國海軍才在六月初,把這兩艘戰列艦派往太平洋。

問題是,兩艘戰列艦能做什麼?

之前的戰鬥已經證明,戰列艦早就不是海戰主角了。在廣袤的大洋上,再多的戰列艦都頂不上一艘艦隊航母。

顯然,美國在政治上的要求,超過了美軍的實力能力。

結果就是,羅斯福首先要求美國海軍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挫敗中國海軍,再向印度洋派遣一支遠征艦隊。

這下,尼米茲後悔了。

要知道,如果沒有這道命令,他大可以讓斯普魯恩斯與米切爾以保證艦隊實力為主,儘量避免與中國艦隊決戰。哪怕會為此丟掉瓜達爾卡納爾島,可是決戰失敗,照樣會丟掉瓜達爾卡納爾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