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的兩個多月,中國海軍徵用了黃埔港附近的很多民房,並且在這裡設定了陸戰隊的臨時司令部,陸戰隊也在上海集結。最初的時候,日本方面認為中國海軍會把陸戰隊派往琉球島。只是到了七月底,這支部隊依然在上海,而且還在不斷的囤積作戰物資,明顯在為進攻做準備。要知道,如果是加強琉球島的防禦,就應該把物資送往琉球島,而不是囤積在黃浦江的碼頭旁。
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當局就斷定中國海軍在準備攻打硫黃島。
當然,也有可能是別的島嶼,比如扼守著大隅海峽的大隅諸島。
至於攻打日本本土,幾乎不可能。一是中國陸戰隊的規模不大,總共也就只有兩個師與兩個旅,總兵力不到四萬。其次是中國海軍還沒有奪取絕對制海權,沒有發動大規模登陸作戰的基礎。三是中國的戰爭動員還沒有完成,加上朝鮮戰場開打,中國暫時沒有能力開闢第二塊地面戰場。
可以說,能夠用上這些陸戰隊的,也就只有日本的外島。
相對而言,攻打硫黃島的可能性大得多。
原因很簡單,硫黃島的戰略價值遠遠超過了大隅諸島。
雖然大隅諸島扼守著大隅海峽,而大隅海峽是中國海軍進入西太平洋的捷徑,但是大隅海峽離日本本土太近了,在岸基戰鬥機的打擊範圍之內,而且中國海軍完全可以從更加安全的宮古水道進入西太平洋。此外,大隅諸島上有一支規模不算小的守軍,還有大約二十萬居民,佔領大隅諸島的難度明顯超過了攻佔硫黃島,還存在在佔領之後安置平民的問題,而這些都是中國海軍得迴避的麻煩。全文字無廣告
問題是,中國海軍會在擊敗聯合艦隊之前攻打硫黃島嗎?
要知道,兩棲作戰的基礎是制海權,如果沒有制海權不但無法在兩棲戰中取勝,甚至沒有可能發起登陸作戰。
對此,日本海軍本部認為中國海軍肯定會攻打硫黃島。
原因有二:一是聯合艦隊的主力戰隊幾乎全軍覆沒,戰鬥力跌到谷底,中國海軍並沒有明顯的劣勢;二是中國海軍已經由守轉攻,而且宣稱要對日本實施戰略封鎖,也就得在西太平洋上獲取一處前進基地,供艦隊與潛艇停靠,而硫黃島不但是最佳選擇,也可以說是唯一選擇。
有了這些理由,中國海軍自然會攻打硫黃島。
只是,山本五十六卻有不同的見解。
在山本五十六看來,中國海軍的當務之急不是攻佔硫黃島,而是奪取西太平洋的絕對制海權,也就是殲滅聯合艦隊。
道理也很簡單,在殲滅聯合艦隊之前,就算中國海軍攻佔了硫黃島,也守不住。
顯然,山本五十六對“海權”有著更加直接的理解。決定海權的,絕對不是某座島嶼或者是某座海軍基地,而是艦隊。
由此,山本五十六相信,中國艦隊出海是為了尋求決戰,而晚一步出發的登陸艦隊不過是在虛張聲勢。
可以說,山本五十六的判斷非常準確。
讓登陸艦隊出海,正是馮承乾虛張聲勢的安排,當時別說中國海軍,連陸戰隊都沒有能力攻打硫黃島。
雖然在大戰爆發後,陸戰隊就進行動員,而且在和平時期,做為緊急反應部隊的陸戰隊的戰備級別就高於陸軍,但是登陸作戰不僅僅是讓登陸艦隊把陸戰隊送往戰場,還涉及到後勤保障等各方面的因素。事實上,在和平時期,陸戰隊的主要任務是保衛像臺灣這樣的離土島嶼、以及琉球王國與朝鮮這樣的附屬國家。也就是說,和平時期,陸戰隊是一支海外防禦性質的軍隊。問題是,在戰爭時期,陸戰隊卻是一支典型的進攻型軍隊,其主要職責就是做為海軍的地面部隊攻城拔寨。
顯然,這種角色的轉變,需要足夠多的時間。
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