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0部分

很是嫉恨。

大家一個個給閱卷官們行禮,閱卷官們皺眉,這時代畢竟沒有氣象預報,也沒有想到今日會有大雨,如今考生們都淋成這個樣子,怕是不宜考試,便有閱卷官站起來,請了個太監過來低聲交談,這太監會意,急忙去了,過不多時,那太監去而復返,朗聲道:“請諸位考生到偏殿去換一身乾爽的衣衫吧。”

眾人如蒙大赦,倒是令幸災樂禍的徐謙有點兒失望,心裡不免腹誹:“原來還能換衣衫,真是可惜,若是讓他們這樣考試,那才有趣。”(未完待續。。)

第二百九十一章:有了官做,還要臉做什麼

貢生們換了衣衫,聽著殿外的雨聲,各自落座。

八個讀卷官並沒有領頭,按理來說,他們都是皇帝的讀卷官,這領頭的該是天子,只是按照規矩之間也需論資排輩,誰的資歷高,自然就來主持初審的事。

按理說,八個讀卷官有兩個人品級差不多,一個是禮部侍郎,一個是翰林學士,這禮部侍郎品級高,翰林院固然是清貴,不過學士也不過是正五品,只是在大明朝,資歷可不是這麼算的,翰林院的學士掌握翰林院,負責草擬詔書,頒佈旨意,等於是天子的秘書處,裡頭的官員大多顯貴無比,是內閣學士的儲備,半隻腳踏在內閣裡。

從實際來說,翰林學士桂湘的前途比這位禮部侍郎劉希要遠大得多,只是另一方面,劉希是成化二十二的進士,而桂湘卻是弘治八年,如此算來,劉希自然比桂湘的資歷還是高一些。

劉希咳嗽一聲,眼睛先看了桂湘,隨即又看了徐謙一眼,心底裡卻是透亮,桂湘和徐謙連著親,這個時候桂湘也不便出面,至於這個徐謙,劉希看著並不喜歡,楊廷和是一個因素,另一方面對徐謙這個人本身就不太喜歡,覺得不夠莊重,每日和天子勾勾搭搭,這是妥妥的奸賊節奏,於是他也當仁不讓,道:“諸生會試高中,可喜可賀,今日殿試,老夫不免要多贅言幾句,先說一下考試的章程了。”

其實殿試相對其他考試算是最寬鬆的,規矩少,也沒有兵丁搜查。全然不見緊張的氣氛,倒像是讀書人在一起聚會。或是國子監的明倫堂裡聽講。

劉希開始講了一些規矩,後來連自己都覺得膩味。隨即微微一笑,道:“話不多說,當即開考吧,諸生準備筆墨。”

坐在案牘後的貢生們紛紛到筆筒裡去取筆,本想磨墨,卻發現這墨早已是磨好了的,於是提筆鋪開紙來,一個個隨時要下筆的樣子。

其實這也就是裝裝樣子,就算是出了題。一般人也沒這麼快下筆,大家無非就是表現出一點蓄意待發的勢態,好讓讀卷官們增添幾分好印象而已。

過不多時,便有太監取來一份聖旨,展開來唸道:“殿試題曰:安國制倭之道,又曰:朕登極不過二年,江南一地,倭患頻仍,愈演愈烈。倭賊視中國國中無人,日夜襲擾各鎮,沿海士民深受其害……”

策論題的題目往往在五百字到一千字之間,不過字數再多。那也是空話套話,最重要還是哪一句安國制倭之道,這才是正主兒。也就是說,這場策論的中心題目就是讓考生們寫出一篇剿倭的策論出來。

貢生們聽了題。有人眉頭一動,露出喜色。有人卻是一臉苦瓜相,竟是不知如何動筆。

倭寇之患最嚴重的就是浙江和福建一帶,所以那裡的考生時不時都能聽到一些倭寇的訊息,再加上民間對於倭人深痛惡絕,那些吃了沒事做的人免不了要大放厥詞,琢磨一下制倭的方略,雖然是閒得蛋疼,可是這東西畢竟能啟發思考,許多浙江、福建的考生怕都有過不少平倭的想法。

可是對於其他的貢生,他們或許略有耳聞倭寇,可是沒有切膚之痛,誰吃飽了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