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這位直浙總督又立新功了。”
楊一清明白了,道:“楊公的意思是,藉此造勢,將這徐謙的功績狠狠的鼓譟上去,而後,宮中必定要升賞,藉著這個機會,說動陛下,調徐謙回京?”
楊廷和淡淡的道:“宮中之變發生之後,陛下已經如履薄冰,對大多數人,都已不再信任,只怕這個時候,陛下夜裡也睡不著了,陛下多疑,唯獨沒有疑心徐謙,這個時候我們只要肯讓徐謙入京,陛下那邊,肯定很好說話,至少,陛下現在需要徐謙。”
聽到這裡,楊一清的臉色掠過了一絲怒意,嘆道:“可笑,可嘆,陛下多疑,卻是疑心忠臣,寧願相信奸佞。”
楊廷和道:“因為奸佞會投其所好,而忠言總是逆耳,這件事,就這麼辦吧,要快一些。”
楊一清頜首點頭。
用不了多久,一封封奏報便經過內閣轉入宮中,功勞的大小,確實是人說了算的,有的功勞固然大,可是若是被人認為沒有絲毫影響,眾口一詞之下,大多數人的心裡,都會不以為然。可是有些邊邊角角的功績,若是對了胃口,又或者正好迎合了某些人的心理,大家一起誇大之下,就一下子變得卓著起來。
直浙平倭的功勞就是如此,俘倭寇五千,殺賊一千餘,這無論如何,都不算是小功,況且設臺灣府,也算是開疆拓土,況且臺灣府上多為漢民,將漢民重新歸化,又有諸多的文章可做。
嘉靖看了一份份的奏書,想不到在直浙,徐謙不聲不響,又立了大功,這幾日緊張的情緒,才稍稍緩和了一些。
在這個時候,終究有一股暖意注入他的心田,他不由笑道:“這個傢伙,事前為何不通報一下,如此大的動作,朕竟是不知道?”
黃錦答道:“陛下,其實徐謙早已上書了,只是內閣覺得這是小事,所以一直壓著。想來現在是壓不住了,所以……”
嘉靖冷哼一聲,旋即打起精神,道:“不過……這也算是好事,如此功勞,是該重賞了,否則不知道的,還以為朝廷吝嗇,況且北邊戰爭頻仍,直浙那邊也可立為榜樣,讓那些個丘八們好好看一看,看一看直浙是如何奮發有為的。”
他沉吟片刻:“調撥內帑五十萬兩,獎賞有功將士,只是徐謙的功勞,內閣那邊擬定了沒有?”
黃錦道:“奴婢聽說,內閣那邊似乎沒有動靜。”
嘉靖怒道:“豈有此理,請楊廷和覲見,朕要親自過問,朕知道,他和徐謙不睦,可是如此怠慢功臣,未免太顯得他小家子氣,既然他想壓著,想要拖延,那麼朕就親口問他。”
黃錦頜首點頭,連忙去請楊廷和。
楊廷和來的倒是快,進殿之後還未行禮,嘉靖便興師問罪:“近日有奏書傳報,說是直浙又剿滅了倭寇,自此倭寇徹底釐清,這件事,內閣知道嗎?”
若是知道,嘉靖自然還有後話,可要是你說不知道,嘉靖必定會勃然大怒,呵斥說這麼大的事,內閣怎麼可能會不知道。
楊廷和平靜的道:“老臣知道一些。”
一些二字,模稜兩可,進可攻退可守。
嘉靖似乎也聽到了弦外之音,挑了挑眉:“那麼,內閣為何不對相關人員進行升賞?”
楊廷和苦笑道:“內閣有難處。”
“難處?什麼難處?”
楊廷和正色道:“其他人都可升賞,可是若是其他人員俱都重賞,而直浙總督卻不封賞,似乎不妥。”
“直浙總督為何不升賞?”嘉靖沉眉。
楊廷和道:“陛下想來也知道功勞不小,而直浙總督主導此事,功勞自是不小,可問題在於,升該如何升,賞又如何賞?若是再升,就肯定要入朝,以他的資歷,必定要擔任尚書,只是尚書暫時沒有空缺。可要是單純的進行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