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這個故事他也知道,就是秦朝前期,商鞅變法卻因此得罪秦國上下,秦孝公的兒子繼位後,把商鞅給五馬分屍了。但是他卻沒有因此廢掉商鞅實行的軍功授田制度。要說仇恨,沒有誰對商鞅的仇恨比秦孝公的兒子更大的了。

他因為商鞅,在民間顛沛流離數十年,飽嘗人間酸甜苦辣。但他在不斷的遊歷中,卻親眼看到,變法給秦國帶來的巨大改變。所以雖然他仇恨商鞅,卻廢人不廢政,變法最終還是進行到底了。

萬曆看著最後的故事,若有所思。這是在勸朕不要廢除張居正的改革麼?前些日子悄悄地出宮,他確實看到,張居正的改革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之所以廢掉他的改革,還是因為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包括貴妃和皇后在內的很多人都告訴萬曆,這個改革要不得,張居正也留不得。

可是現在自己已經宣佈奪張居正的諡號和封賞了啊!再要是宣佈恢復他的改革,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麼?

萬曆想來想去,朱一刀肯定就是這麼個意思,雖然他不明說出來,只是透過一個故事來勸諫自己,但是這樣的勸諫卻是萬曆所能接受的,而不是向那些大臣們那樣極端。

他不是沒有想過勵精圖治,也不是沒有想過勤政,只是這些大臣們無休無止的鬥來鬥去,和對皇帝無休止的謾罵和不滿,讓萬曆只覺得萬念俱焚。自己這麼努力圖的是什麼?不就是希望自己能當一個可以青史留名的皇帝,不就是希望自己能讓後世所敬仰麼?

當初張居正剛剛下臺,自己實在是難得地親政之後,那一段時間,每天批閱奏摺到很晚;幾乎所有的票擬他都要親自過目,得到他的首肯之後司禮監才能批紅,然後下發到各部;人事上的安排,每一個新上任的官員他都要見一面,談幾句才放心;軍事上的他重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大將,這也是聽從了老師張居正的一些諫言。

萬曆確實對張居正只有敬畏,沒有喜愛。但就是這麼個人,你卻不能說他的一些看法是錯誤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國有一老如有一神。在政治的敏銳,萬曆自認還是不如張居正的。只是他太狂傲,太書生意氣,讓所有人都覺得他已經是大明第一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門生故吏遍佈整個大明,這樣的人輕易地怎麼動的了?更何況他還是三朝元老,先皇嘉靖的時候就是內閣大臣,到了隆慶又是首輔,自己當了皇帝他又穩坐著首輔的位置長達十年!

放眼整個朝廷,還有誰能比他資歷更老?他的改革,是不是太過激進了?萬曆思索著,無意間看到了朱一刀最後的那句話:陛下可曾想過功蓋始皇乎?

第六十二章

萬曆看著這最後的問話,沉思不語。他知道朱一刀這句話意味著什麼,也知道自己心中還是有著豪情壯志地。但是他還是不願意去面對那些群臣們,那些只知道你鬥我我鬥你的群臣們。平心而論,這些人還是很有些本事的,在內閣已經缺員好幾個,六部的官員也少了不少人的情況下,整個大明還能正常運轉,已經是奇蹟了。

自從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中了狀元,在翰林院當了庶吉士之後,那是各種王公貴戚不斷地拉攏啊!但是他卻根本就不為所動,閉門謝客,只顧埋頭讀書。翰林院的同志們一致公認,這位仁兄又是個極為老實的書呆子,這種勤於治學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效仿!

那年頭,朝廷的日子可不向現在這麼好混,徐階,高拱,張居正這幾個人是來來回回斗的不亦樂乎。連帶著朝臣們一起倒黴,今天升了官,還沒樂呵幾天,屁股下面的凳子還沒坐熱,頭上的烏紗帽還沒戴爽,也許明天就被流放邊疆;在西北那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地方,半拉饅頭還沒啃完,就又被召回朝廷重新啟用;回來之後是話也不敢多說,事也不敢多參合,突然又莫名其妙地回家種地了。

世事無常,世事無常。出來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