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高弘圖和張慎言等人,對於海洋,也沒有深入的準確的認識。最多,他倆也就是知道,海上貿易生意比較賺錢。但是,風險也很大。海上還有海盜,有風浪,搞不好,就是船毀人亡的結果。是的,即使他倆是當世大儒,對於海洋的認識,也就是這樣的水平。而他倆的水平,也剛好代表了明國朝廷上下官員對海洋的普遍認識。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臺灣這個重要的島嶼,居然沒有在明朝的版圖範圍內。小小的澎湖列島都有明軍駐守,偌大的臺灣島,卻看不到明軍的影子。甚至,後來紅毛鬼進入臺灣島,明軍並沒有任何的反應。只有當紅毛鬼試圖進入澎湖列島的時候,才遭受到明軍的反擊。
只要澎湖列島,不要臺灣島,顯然,這是很不正常的。
歸根到底,還是這個年代的人,只關注陸地,不關注海洋。鄭和下西洋,更重要的目的,是在炫耀明國的武力,而不是為了獲取利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總是羞於在外人的面前談起利益。尤其是海洋上的利益,更是羞於提起。又或者是,根本不覺得海上有什麼利益。
“這個世界上,曾經有一個這樣的國家,它的國土面積,只比我們的北直隸稍微大一些。它的四周全部都是海洋,沒有任何的陸地可以連線。它自身的人口也不多。要是按照我們一貫的思維,這樣的國家,肯定是無法爭奪世界霸權的。”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曾經在兩三百年的時間裡,成為世界的霸主。它的殖民地,遍佈全球。它擁有的殖民地面積,是它本身國土面積的兩百多倍。它的軍隊,幾乎在全球的每一個角落戰鬥,並且幾乎都能夠獲得勝利。”
“這個國家,有一個特殊的稱號,叫做日不落帝國,意思就是永遠都不衰落的帝國。它的崛起,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它最強大的軍隊,就是它的海軍。它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可以到達世界上海洋的每一個角落。”
張準的開場白非常的有意思,立刻將大家的興趣都吸引起來了。其實,張準講故事的能力,的確不咋的。不過,大英帝國當年的神勇,還是讓不少人津津樂道的。尤其是它的海上霸權,的確讓不少人嚮往。其實,就國力而言,明國完全不輸給英國,但是,最後世界的海洋勢力劃分,卻沒有明國的份。這,不能不說是巨大的悲哀。
“海洋意識是一個瀕海民族的靈魂。”
“海洋意識的強弱,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海上力量的強弱和國家的盛衰。日不落帝國的崛起,正是因為它的國民,擁有強烈的海洋意識。陸地的領土當然重要,但是海洋的領土,同樣重要。”
“沒錯,海洋也是我們的領土。渤海灣,黃海,東海,南海,南洋,這些,都全部屬於我們的領土。我們不要僅僅看到遼東,不要僅僅看到蒙古草原,不要僅僅看到玉門關以西。我們更應該看到,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大量的神聖領土存在。”
張準微微頓了頓,繼續語調激昂的說道。
顯然,他的這番話,引起了下面聽眾的強烈的反響。海洋居然也是領土的一部分?他們還真是第一次聽到在以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海洋是公共的,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來往的。既然是公共的,那就沒有必要過於關心了。但是,如果說,這些海洋也是領土的一部分,那就有必要予以重視了。
對於這一點,來自後世的張準,當然有很深的感觸。咱們中國人從來都沒有輸給什麼,在數千年的時間裡,一直都是世界的領頭羊。只有近兩百年來,才被人欺負的厲害。而這個欺負,正是從海洋開始的。北洋水師的覆沒,對於任何一個有志氣的中國人,都是刻骨銘心的痛苦。
如果我們總結反思近代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可列出很多條來,諸如封建制度的沒落、小農經濟的封閉落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