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破產了!
王博第一時間得知了蝗災的訊息,當時這訊息還沒有出現在網路上,藜麥協會內部已經開始傳遞相關資料。
協會要求各地農場迅速搶收糧食,同時和政府進行協商,要求暫時放開環保法律法規,允許農場主們焚燒乾糧食。
隨後網上開始出現相關新聞,王博開啟電腦,看到的就是一張張恐怖的照片:天空中是蝗蟲,農田裡是蝗蟲,車子上是蝗蟲,甚至人身上都是蝗蟲!
這次蝗災爆發的很快也很猛烈,圖片上的蝗蟲數量之多是王博從未見過的,他覺得要是誰有密集恐懼症,那估計看一眼這些圖片就會吐出來。
蝗蟲趨水喜窪,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由乾旱地方成群遷往低窪易澇地方,故而中國古代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說。
紐西蘭的旱情已經持續了三四年,只是這個國家歷史上除了地震多一些,其他方面堪稱風調雨順,很少發生這種災害,所以預警能力和反應能力都要差一些。
不過相關專家迅速對這件事做出了反應,首先解釋了一下原因。
主要原因是乾旱的環境對蝗蟲的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因為蝗蟲將卵產在土壤中,乾旱情況下土壤比較堅實,蝗蟲孵化率高而且不容易被天敵捕食。
乾旱使蝗蟲大量繁殖,迅速生長,當天晚上就有節目開始進行報道,專家組在南阿爾卑斯山的山腳區域進行取樣觀察。
然後他們發現,這些地區蝗蟲產卵數大為增加,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000到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到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到40萬粒卵。
看著電視上密密麻麻的蟲卵,王博忍不住吞了口唾沫。
好在白櫻桃已經收穫結束了,他現在種植的糧食也不多,莫塔克上週便全部收拾好了,不管小麥還是青玉米,都儲備了起來。
但是蝗蟲又不是隻攻擊農場,它們攻擊的是綠色植物,王博手裡還有牧場呢,牧草對蝗蟲誘惑力會更大,而他並不確定牧場之心能驅趕蝗蟲。
(未完待續。)
1254。不是蟲死就是我活(5/5)
“在乾旱年份,河、湖水面縮小,低窪地裸露,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另一方面,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較快,而且繁殖能力較強……”
王博不想再聽這些介紹,就關閉了電視,心煩意亂的站了起來。
伊娃挺著大肚子過來給他送了一杯咖啡,溫柔的說道:“別擔心,親愛的,蝗蟲現在還沒南下,或許農業部很快就會想到辦法收拾它們。”
王博苦惱的說道:“你知道的,紐西蘭太小了,蝗蟲們要南下過來用不了多久。落日鎮對它們誘惑力太大了,我們這裡有大片大片的牧草,我們這裡有水源,它們肯定更想過來。”
伊娃說道:“但是它們在我們這裡不能產卵,它們不會想要留在落日鎮的,這是它們的天性,它們只想毀壞我們這裡。”
確實,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人將日本人比作蝗蟲,雙方有很多相似之處。
比如,日本人當時瘋狂掠奪中國的財富和資源,瘋狂的殺死中國人,而不是想要佔領中國在這片土地上永遠的生存下去。
蝗蟲對於山清水秀的地方也有著天然的仇恨,它們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
可是,它們會摧毀這些山清水秀的地方,吃光綠色植物,留下光禿禿的土地,這樣不就有了生存之地?
晚上,王博沒有休息,而是帶領麾下的農夫和牛仔們準備迎戰,他才不管紐西蘭政府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