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奶瞧著這婆媳倆一來一回的,臉上忍不住露出了笑意。
她心裡清楚,親家母人實在,沒啥毛病。這張桂枝就是性子急,愛嚷嚷,平日裡節儉慣了,顯得有點小氣,但也沒什麼壞心眼。
都是苦日子熬過來的人,誰以前不是這樣呢?自己早年不也一樣,要不是婆家日子過得早一些寬裕起來,加上這段時間如意變著法做好飯好菜伺候著,自己哪能這麼大方呢。
姜阿奶和聲細語地跟張桂枝解釋:“如意說了,大傢伙不吃肉就沒力氣,吃得好,幹活才更帶勁,進度也能快些。”
張桂枝聽了,又抬眼望向遠處那些正賣力幹活、揮灑汗水的姜家村人,點了點頭說:“還真是這麼個理兒,怪不得如意能得聖上賞賜呢,懂得就是多。”
這會兒,不光姜家小院和荒地這邊炊煙裊裊,村裡家家戶戶的煙囪也都升起了炊煙。
如今日子比以前好過些了,大家都能吃上三頓飯。誰願意餓著肚子只吃兩頓呢?吃飽了,上工的時候才能更專心吶。
在如意那一雙巧手下,蜜汁鵪鶉、虎皮鵪鶉蛋、涼拌豆角、宮保雞丁、鍋貼雜魚,還有爆炒河蝦,一道道色香味俱全,且每樣的分量都十足。
自然,也單獨盛出了一些,放進食盒裡。姜長業帶著食盒,往學堂給劉風父子送去,之後再把杉子和自己大外甥領回家。
要說這雜魚和河蝦,還是姜長業一大早就在村前那條溪流裡捕來的。
這位有家卻不能回的漢子,原本照料鵪鶉的活兒是交給他的。這兩日,他的活計被旁人頂了,又不喜種地,便拿上簍子和魚竿,到溪邊去了。
說來,這魚和河蝦,村裡的人都不愛吃。尋常人家捨不得放油,也不懂放料去腥,所以這條溪流裡魚產可豐富了,姜長業捕了不少回來。
芳霏夾起一隻河蝦,用牙熟稔地剝掉蝦殼,嚼著蝦尾,美味得眼睛都眯了起來,嚥下蝦肉後,開口說道:“姐啊,這蒜味兒不夠衝,你種的辣椒啥時候能吃呀!”
如意嚥下嘴裡的魚肉,應道:“快了,都已經冒出辣椒尖了。”
劉氏也滿是懷念蒜爆魚的滋味,說道:“今年得了辣椒種子,來年咱得多多種些。”
其餘姜家的人,還有劉家大外甥、小雙姐妹,往日裡都沒吃過河蝦,今日頭一回嚐鮮,便學著芳霏的樣子,用牙剝起皮來。
可這不是把蝦肉一塊兒扯掉了,就是皮還留著一塊,除了如意,沒一個人能像芳霏那般剝得絲滑。
姜長樂忍不住問道:“如意,芳霏,你倆咋吃東西都比旁人機靈些,我咋就剝不好呢。”
兩人的秘密,在場的人並非都知曉,總不能說吃得多了,自然就熟練了。
芳霏道:“小姑,我嘴饞,吃東西就厲害些,如意姐做菜手藝好,剝蝦的本事也強。”
如意接著說:“小姑,你先這樣,從蝦身側邊,用牙齒輕輕咬開個小口,可別太用力把蝦肉咬斷了。再順著這開口,一點一點用牙齒把蝦殼從蝦肉上撕開,動作輕點、慢些,好讓蝦殼和蝦肉完整地分離開。”
如意細細講完,又演示了一遍。
緊接著,眾人都和這蝦較上勁了,都想看看誰能先完整剝好一隻,姜長業還放話,誰先剝好就賞二文錢。當然,除了幾個小小孩童,誰要是最後才剝好完整的,就得承擔刷碗的活兒。
如意和芳霏被排除在外,一邊美滋滋地吃著其他菜餚,一邊當起了裁判。
沒多會兒,小喜驚喜地夾著自己剝好的蝦,喊道:“我成功啦!”
姜長業說話算話,從袖兜裡掏出兩枚銅錢,放在小喜跟前。小喜瞧了瞧芳霏,芳霏說:“拿著吧!”
小喜又看向小雙,看著妹妹這般高興,小雙笑容滿面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