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喘著粗氣說:“之前有兩位公子進了鋪子,其中一位對咱們賣的包特別感興趣,就找少東家談生意。那會兒我正忙著招呼其他客人,他倆具體談了啥我沒聽清。沒多會兒,少東家就把我叫過去,催我趕緊來喊你,說有筆大買賣要談。”
芳霏從小魚的話裡,敏銳地捕捉到“兩位公子”這個關鍵資訊,便開口問道:“莫不是一個身著白衣,一個身著紅衣?”
小魚忙不迭點頭,道:“對對對,芳霏小東家,你咋知道的?”
芳霏腳下步子不停,說道:“我方才路過布鋪,瞧見他倆在裡頭,想著別擾了你們招呼客人,就沒進去。”
二人邊說邊走,很快就到了葉家布鋪。葉裳裳一直伸長脖子在留意門口動靜,一看到芳霏來了,高興地招手喊道:“妹妹,快來!
坐在鋪中桌旁等候的劉辭和蕭元秦,順著葉裳裳的目光看過去,原來是熟人。
芳霏自然也瞧見了坐在鋪子裡格外顯眼的二人,笑著說道:“劉東家,蕭公子,咱們又見面啦!”
葉裳裳滿臉驚訝,問道:“你們認識?”
劉辭又驚又疑,道:“你莫不是這做包的東家?”
兩人接連發問,芳霏先對著葉裳裳說道:“這位是悅來樓的劉東家,今兒早上我們才談成一筆生意。”
接著又回答劉辭的話:“算是,卻也不全是。這包是我家手工繡房做的,我常在外頭跑,售賣的事兒便由我負責。”
劉辭和蕭元秦看向芳霏的眼神變了變,本就沒有輕視之心,此刻看著這還不足十歲的小姑娘,又生出幾分敬佩。
尤其是自幼跟著母親料理產業的劉辭,深知女子經商有多艱難。雖說夏國風氣開明,可世人還是會下意識地看輕女子。
他夜裡起身,常常看到母親書房的燈深夜還亮著,也常聽到母親吃飯時忍不住的嘆氣聲。
那時他年紀小,還以為是家中飯菜不合口味,便一有空就到處蒐羅美食,就盼著母親能開心些。旁人都笑話他嘴饞,嘴饞就嘴饞吧,美食確實能慰藉心靈。
劉辭看似望著芳霏,思緒卻飄遠了。
芳霏見劉辭不搭話,便又開口問道:“劉東家,這包你可是打算買?”
說著,拿起桌上繡著汪汪隊全員圖案的包晃了晃。
劉辭回過神來,說道:“正是。”
葉裳裳瞧著鋪子里人來人往、嘈雜熱鬧,心想這可不是談生意的好地方,便喚來小魚,囑咐她照看好鋪子,自己帶著兩位公子和芳霏往後院走去。
幾人在堂屋坐定,葉裳裳挨個給大家添上茶水,說道:“不是啥特別金貴的茶葉,兩位公子,還有芳霏妹妹,可別嫌棄。”
劉辭近兩年在外奔波,大冬天走偏僻商路的時候,化了的雪水都喝過,哪裡會嫌棄這茶水,輕抿一口,評價道:“回甘悠長,不錯。”
蕭元秦不愛多說話,直接端起茶水喝了起來,用行動表明態度。
芳霏自然也不嫌棄,大大方方地喝了一大口。
葉裳裳心裡清楚,接下來劉辭和芳霏要談生意,自己留在這兒不太合適,便藉口鋪子忙,起身離開了。
劉辭開門見山地說:“姜姑娘,我要一千個絲綢包。我會在清平縣待上一個月,不知你們能不能趕製出來?”
芳霏強壓住心裡的歡喜,問道:“裳裳姐可跟你講過咱們絲綢包的價錢了?”
劉辭說:“講過了,一兩銀子一個。”
其實,一兩銀子一個對劉辭來說,真不算啥。就這包,他要是帶回京都,就是翻個兩三倍的價,也有大把人搶著買。
芳霏應道:“那咱們這就成交。不過,麻煩劉東家先交三成定金,小妹我手頭實在緊,光是買原料的錢都湊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