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也都伸出手來,你一言我一語地嘮開了。
要說這蛤蜊油,打從繡房開工起,芳霏就買了一批迴來。好在不遠處另一個縣城靠海,那邊有做蛤蜊油的工坊,買起來倒也不算貴。
可對農家女子來說,能有這麼一盒,就夠高興老長時間了。芳霏這做法,可真是花了心思拉攏大夥呢。
瞧著大家勁頭十足,這邊就開始分派活計。大夥手裡捧著柔滑的絲綢,都格外小心,幹起活來也細緻謹慎多了。
手工繡房裡,大傢伙都使出渾身解數做活。屋外皂角樹下,杏花的手上下翻飛,沒一會兒,那軟藤條就變得整整齊齊、有模有樣。
芳霏坐在石凳上,眼睛緊緊盯著杏花那雙靈巧的手,就盼著成品快點出來。上午看的那件,尺寸和自己標註的一模一樣,做工還特別精細,就是樣式簡單些。
這件帶了些簡單的波紋圖案,到時候再縫上繡好的仙鶴和祥雲圖案,肯定是件精品中國風編織包。
這麼想著,芳霏手託著腮,思緒又飄遠了。要是用銀製金屬扣做成鶴嘴的樣子,當包的開關按鈕,再設計一套帶有祥雲和仙鶴元素的頭面首飾,白色襦裙用銀絲繡出祥雲,再以仙鶴遨遊天空的隱紋做點綴,那肯定好看極了。
想到這兒,芳霏找來炭筆和紙張,把靈感畫了下來,心中決定這套一定要做出來。
說起設計中國風首飾,那可是芳霏的老本行,上輩子能設計出在巴黎時裝週展出佩戴的首飾,審美自然沒得說,哪怕是出席活動穿的禮服,也都是她設計的,旁人都誇好。
這邊芳霏在前院忙著畫圖紙,那邊如意在後院叮囑張翠花,這幾日一定要注意鵪鶉的通風和補水。
張翠花嬸子,憑藉多年養雞的經驗,在養殖鵪鶉這方面也是出類拔萃,成了村裡養殖場的第一個管事。
眼瞅著新的養殖場就要建好了,不過還得晾曬幾天,不能馬上搬進去。
明天芳霏家又要推倒重建,養殖房雖說不在推倒範圍裡,可週圍人多嘈雜,這幾天又熱,所以得格外留意。
可明天如意要和芳霏一起去縣城,就只能辛苦張翠花這位管事多操心了。
張翠花被委以重任,一臉認真地說:“放心,保準把事兒辦好!”
待如意與張翠花細細交代一番,又給鵪鶉做完身體檢查,這才返回前院。
此時,張桂枝正站在皂角樹下,拉著芳霏的手,滿臉笑意,一個勁兒地誇道:“芳霏啊,舅母可真是沾了你的光嘍!這生意多虧了你才做起來,你心裡還想著舅母,舅母定當給你把這些人都盯好。”
後半句,她特意壓低了聲音,生怕旁人聽見。
張桂枝心裡琢磨著,抱緊姐姐家的大腿準沒錯,這兩個大侄女一個比一個有本事。
說起來,這還是芳霏穿越來後與張桂枝的頭一回碰面,好在一切順利,張桂枝和如意說的如出一轍。如此一來,芳霏對繡房的經營也能放心些了。
下午的時光轉瞬即逝,因著晚間繡房的娘子們還得加班一個時辰趕工,芳霏和如意便安排了加班餐。於是,如意、姜阿奶和張桂枝便在廚房裡忙活開了。
杏花將芳霏要求的另外兩隻手工包做得十分出色,芳霏看著手中的三隻包,滿心喜愛,問道:“杏花嬸,我舅母可跟你說工錢的事兒了?”
杏花應道:“說了。”
芳霏接著問:“那收徒的事兒,你考慮得咋樣了?”
杏花笑著說:“有人願意學,我就願意教,這手藝沒啥不能外傳的。說起來,還是孃家的一位阿奶教我的呢。”
說到這兒,杏花像是想起了什麼,猶豫著開口,“和我一塊兒學的還有堂姐和妹妹,她們手藝可不比我差,不知你這兒還收不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