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姜家小院再次喧鬧起來,已經是一個時辰後了。
劉氏下地去拔草,如意芳霏留在家中研究食譜,順便照看姜長業和小杉子。
兩人湊在一塊兒,商量了好一陣子,最終一拍即合,決定先拿菜煎餅和涼皮開刀,說起來,上輩子兩人在家閒來無事的時候,就鑽進廚房,搗鼓過這兩樣小食了,而且做出來味道還不錯。
這倆小吃在上輩子就很接地氣、受眾廣,用來打頭陣再合適不過了,妥妥的 “流量密碼”,說幹就幹。
在盤算好後,發現家中沒有做菜煎餅的用的平底鍋,也沒有做涼皮用的蒸鍋,兩人忍不住扶額。
這沒有平底煎鍋,菜煎餅今日就暫停嘗試了,不過家裡有蒸籠和大鐵鍋,這倒是可以嘗試蒸涼皮。
說幹就幹,如意取來麵粉,倒入水中,加入用蒜臼搗細的粗鹽,攪拌均勻,緩緩倒水,再用筷子快速攪拌,直至攪成細膩、無干粉的麵糊。
與此同時,芳霏已開始起鍋燒著清水,鍋口扣上蒸籠,貼好蒸布,並刷油防粘。
待一切準備工作做好後,如意便舀入適量麵糊,晃勻攤平在蒸布上,並叮囑芳霏鍋底添上木柴,全程大火,加蓋蒸片刻,待涼皮鼓起大泡便表明熟了,如意迅速取下蒸籠放入涼水中降溫,冷卻後揭下涼皮。
第一張涼皮就這樣出鍋啦,兩人配合著又多做了幾張後,這才熄火。
當然光有涼皮是不夠的,如意又去後院摘胡瓜切絲,芳霏則扯了掛在房簷下的大蒜搗碎。
如意把切好的涼皮條,裝入大陶碗中,然後加入胡瓜絲,淋上醬油和醋,撒上蒜末拌勻。
芳霏率先夾出一筷子放入口中,點評說道:“味道不錯,只是少了豆芽和麵筋,也沒有辣椒和花生醬的加持不夠完美啊。”
如意無奈道:“印象中咱們村子沒有種植辣椒的,想必在這裡辣椒還沒傳開食用,至於豆芽、麵筋和花生醬,咱們有材料就可以做出來,看來明天還要去鎮子上大采購一番。”
兩人聊天之際,又調拌了一張涼皮,分裝兩碗,端到爹孃房間,讓爹和小弟都嘗一嘗。
小杉子捧場的端過碗,就大口的吃起來,腮幫一鼓一鼓,邊吃,邊直誇:“好吃。”
姜老三瞧著小杉子那狼吞虎嚥的吃相,饞蟲也被勾了起來,接過如意遞過來的碗筷,低頭往碗中看,見像是麵條拌胡瓜,不禁疑惑:果真如此美味?
待夾住涼皮放入口中,姜老三立馬被它折服,入口勁道爽滑,陳醋的酸,伴著蒜泥的辣,讓味蕾得到極大的滿足。他眼睛驟亮,三兩下將碗裡的涼皮扒拉乾淨,一抹嘴,衝著如意和芳霏豎起大拇指,讚道:“好傢伙!看著不起眼,沒想到味道竟這般好,開胃爽口,放在鋪子中定受追捧!” 說罷,咂了咂嘴。
見姜老三和杉子都意猶未盡,如意又調拌了一張涼皮,讓兩人分食開了。
太陽日漸西斜,下地的姜家村人紛紛歸家,劉氏扛著鋤頭回到院中,如意和芳霏又多做了幾張涼皮,調拌好,準備送往老宅,讓阿爺阿奶、大伯和大伯孃都嘗一嘗如何。
劉氏放下鋤頭,洗過手,也嚐到了涼皮的美味,心中對開鋪子之事,又多了幾分信心。
待如意和芳霏到一人端著個簸箕,上面蓋著蒸布走到老宅,姜老爹幾人也是剛下地歸家,正在院中打水清洗。
姜阿奶見兩個孫女,笑眯眯道:“如意和芳霏來啦,下午下地時遇到你們娘,說你們留在家中琢磨吃食,這是做出來了?”
芳霏上前一步,掀開蒸布,示意阿奶看,只見簸箕中的大陶碗中,放著白麵皮和胡瓜調拌的食物。
一旁的大伯孃王氏,也看到了這平平無奇的食物,疑惑道:“這看著就是麵皮子,能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