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六幫著搬完東西,稍作歇腳,便要回城去交還馬車。芳霏曉得六叔還在當差的時辰裡,不好硬留,想起中午的事兒,便裝了兩竹筒薄荷水給趙六帶上,又讓馬匹喝足了水,收了工錢,便讓他離開了。
這時候,劉氏的歡喜勁兒已經過了,臉上卻籠上了一絲愁容。姜長業不懂繡活做成成品費時不少,還在那兒樂呵呵地笑著呢。瞧見妻子皺著眉頭,他伸手過去按了按,說道:“這麼好的事兒,你皺啥眉頭啊。”
劉氏抬手拍開姜長業搗亂的手,沒好氣地說:“你懂個啥?你可知道這繡活哪能那麼快就做出來,我就怕一個月的功夫,咱們交不了貨。”
正跟著如意去後院轉了一圈,給鵪鶉喂完水回來的芳霏,恰好聽到劉氏這話,笑嘻嘻地說:“娘,咱們只能辛苦做工的娘子們這個月多趕趕工了,咱們每日給的工錢也往上提一提。再讓舅媽去她村裡招呼招呼,把繡活好的娘子們也都叫過來上工。我聽姐說了,舅媽給咱們介紹了個編織手藝特別好的嬸子,這事兒交給她辦,肯定沒問題。”
想了一會兒,芳霏又接著說:“娘,我瞧著往後咱們繡房的人越來越多,總得有個規矩才是。日子長了,保不準有人偷懶耍滑,壞了咱們好不容易打出來的好名聲。你和大伯母都是心善的老好人,還是得有舅媽這樣的人來管著點兒,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聽如意講了這兩天張桂枝的行事,又有著上輩子經營工作室的經驗,芳霏一下子就想到了這些。她覺著張桂枝是再合適不過的管事人選,沒太多彎彎繞繞的想法,且執行力強。
劉氏聽了前面加班和招人這法子,眉頭舒展開了些,臉上也有了笑意。可又聽芳霏後面這番話,眉頭又皺了起來。這段時間和做工的娘子們相處得挺好,她實在不明白為啥還得找人盯著她們。
姜長業到底是在外面闖蕩過,吃過些苦頭,對芳霏的意思懂了個大概。
於是開口勸道:“翠娥啊,這繡房往後肯定會越做越大。今兒接了這大單子,保不齊往後還有更大的呢。時間一長,難免有人起別的心思。你和大嫂都是好脾氣,長樂主要管著技藝,錦華年紀還小,再說了,你們都忙著做工的事兒。咱弟妹天天往這兒跑,給她安排個事兒做,不也合情合理嘛。”
如意也跟著說:“娘,我舅母手藝雖說不咋樣,可眼尖嘴利,多好的幫手啊。再說了,咱們日子越過越好,幫襯幫襯舅舅一家也是應該的。”
劉氏把這父女三人的話都聽進去了,猶豫著開口問道:“那你說給她多少工錢合適呢?”
她倒不是不想幫襯自己孃家,只是這繡房當初說好了賺了錢和老宅對半分,她把自己弟媳招進來,就怕大嫂她們心裡不痛快。如此想著,也就這麼說了出來。
芳霏考慮後開口道:“我看一月300文吧,暫定這些,日後再酌情漲。”
考慮到張桂芝不出手藝,不勞苦,給的太多其他人知道,多少會有意見,畢竟這古代不懂“監理”這等職務辛苦在何處。
如意則安慰劉氏後面吐露的憂慮,接著道:“大伯母是通情達理的,咱們說清用意便好,這事回頭交給我,還有大伯母孃家有合適做活的人選,咱們也可吸收過來,咱們眼下可是很缺人才的。”
這事兒就這麼敲定了,張桂芝還渾然不知,下午可有個好訊息等著她呢。
這麼一番忙活下來,姜家小院的歇晌算是泡湯了。劉氏打了個哈欠,洗了把臉,嘴角一揚,開啟院門,等著做工的娘子們過來。
姜長業自覺地灌了一水袋女兒做的薄荷水,去了新建的養殖場基地,這養殖場建在村尾的後山腳下,離如意家買的那座小山頭不算遠,今天加把勁,估摸就能完工。
最先到小院的還是老宅的三位親人。姜長樂和姜錦華瞧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