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章 新的挑戰與突破

隨著醫院心臟外科手術狀況逐漸趨於穩定,林宇並未停下探索與進取的腳步。一個棘手的新病例擺在了他的面前,患者是一位 60 歲的著名企業家李明啟。

當李明啟的家屬們得知他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的心臟瓣膜先天畸形合併嚴重的心肌肥厚時,整個家庭彷彿被烏雲籠罩。這種病症的發病率極低,據國際醫學權威期刊統計,其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病率約為十萬分之三,這一資料如同一把冰冷的利刃,深深刺痛著每一位家屬的心。

李明啟的兒子李陽,在商業場上一向雷厲風行、冷靜果斷,但此刻,他的內心被巨大的恐懼和無助填滿。他的手不自覺地微微顫抖,腦海中不斷浮現出父親昔日意氣風發的模樣,與如今躺在病床上虛弱的身影交替出現。他深知父親一生拼搏事業,還未好好享受晚年生活,怎麼能被這樣的病魔侵襲。“怎麼會這樣?爸爸一直那麼強壯,他肯定還能戰勝這個病的,一定可以的。”李陽在心裡不斷地給自己打氣,可眼神中的憂慮卻怎麼也掩飾不住。

李明啟的妻子,在聽到這個訊息後,整個人像是失去了靈魂。她呆坐在病房外的長椅上,眼神空洞,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卻倔強地不肯落下。她回憶起與丈夫相伴的點點滴滴,那些共同度過的風雨歲月,如今卻面臨著如此巨大的考驗。她害怕失去這個陪伴自己一生的男人,害怕這個家從此失去支柱。“我們還計劃著等他退休後一起去環遊世界,他不能就這樣倒下。”她在心裡默默地祈求著上蒼的眷顧。

林宇仔細研究著李明啟的各項檢查報告,心臟超聲顯示其心臟瓣膜的病變程度已非常嚴重,瓣膜開口面積僅為正常的三分之一,心肌厚度超出正常範圍的 50%,這使得心臟的泵血功能受到極大阻礙,隨時可能引發心臟驟停。面對如此複雜的病情,林宇組織了多學科的會診。會上,心血管內科專家指出,患者長期的高血壓病史是導致心肌肥厚加重的重要因素,其血壓長期維持在 160\/100mmhg 以上,對心臟造成了持續的壓力。影像科醫生則透過先進的心臟磁共振成像(mRI)詳細展示了心臟內部的結構異常,影象清晰地顯示出瓣膜的畸形形態以及心肌組織的異常增生情況。

林宇深知,傳統的手術方式對於這種病症的治療效果有限。在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和案例後,他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微創手術技術——經導管心臟瓣膜修復與心肌減容聯合術。然而,這種手術在國內僅有少數幾家醫院開展過,且手術成功率並不理想,平均成功率約為 60%。林宇沒有被困難嚇倒,他決定挑戰這一高難度手術。

為了確保手術的成功,林宇帶領他的團隊進行了艱苦的術前準備。他們與國內已開展該手術的醫院取得聯絡,交流經驗,並邀請了一位在這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專家來院指導。在模擬手術室裡,林宇和他的團隊成員們反覆進行手術模擬操作,據不完全統計,他們在一個月內進行了超過 50 次的模擬手術,對手術中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都制定了詳細的應對預案。

手術當天,手術室裡瀰漫著緊張的氣氛。林宇深吸一口氣,穩步走向手術檯。手術開始後,首先要透過血管介入的方式將特製的導管送至心臟病變部位。林宇憑藉著精湛的操作技術,小心翼翼地操控著導管在血管中前行,他的眼神專注而堅定,額頭上卻漸漸滲出了細密的汗珠。在導管到達心臟瓣膜處時,精準地釋放修復裝置,這一過程需要在心臟持續跳動的情況下完成,操作難度極大。資料顯示,這一步驟的精準度要求誤差不得超過 1 毫米,林宇憑藉著豐富的經驗和沉穩的心態,成功完成了瓣膜修復。

接下來是心肌減容環節,這需要使用特殊的消融裝置對肥厚的心肌進行精確消融。林宇全神貫注地盯著手術顯示屏,手中的操作器械如同他身體的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