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當局來說,減少戰爭傷亡,給國民做出交代的唯一法子就是儘快結束大規模地面戰爭,把戰後任務交給盟軍。
受此影響,就得儘快讓日本增兵,讓日軍擔負起主要作戰任務。
為此,美國不但在戰略安全保障與東北問題上向日本做出了重大讓步,還答應為日本提供更多的軍事裝備,並且向日本企業免費提供各種先進武器裝備的生產權。當然,在戰略原料方面,美國也做出了重大讓步。
總而言之,美國當局的目的就是讓日軍儘快擔起重任。
問題是,大規模地面戰爭還沒結束,從中國撤軍還遙遙無期,所以美軍仍然是戰場上的主力,仍然得衝鋒陷陣。
八月底,帕特里奇回到華盛頓,參加了由奧康納親自主持的戰略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奧康納明確提出了美軍的戰略底線,即大規模地面戰爭將在美日聯軍打下北京與美臺聯軍打下南京之後結束。到時候,美軍將逐步將作戰任務移交給盟軍,只負責後方工作,並且在未來三年之內撤出全部入華部隊。
也就是說,帕特里奇得依照這一要求修訂戰爭計劃。
正是這場會議,讓帕特里奇不得不把重點放在東北戰場上。
雖然從戰略局勢上來看,進軍南京要比進軍北京容易得多。依照帕特里奇的估計,只要投入十個美軍師與五十個臺軍旅,美臺聯軍就能在一個月之內攻入南京,而佔領南京也最多隻需要一個月。但是依照奧康納的要求,佔領南京不會是戰爭的終點,只有佔領北京才能宣告戰爭結束,而進軍北京所需的時間肯定不止兩個月。
更重要的是,北京才是中國的首都。
也就是說,只有打下北京,才能打垮中隊計程車氣,從而降低進軍南京的難度。如果首先打下南京,只能使中隊死守北京。到時候,美軍一定會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有可能遭受失敗。
正是在這次會議上,帕特里奇提出了讓日本儘快增兵的要求。
得到總統的親口包管之後,帕特里奇返回前線,開始策劃下一輪進攻行動。
正如羅耀武預測的那樣,帕特里奇並不打算強攻朝陽與葫蘆島市。原因很簡單,因為沒能及時發動進攻,中隊已經在正面防線上做好了防禦部署,強攻的難度太大,作戰損失不會少到哪裡去。如果軍隊傷亡過大,就算能夠打下朝陽與葫蘆島市,也很難一口氣打下山海關,進軍華北的作戰行動就將受到耽擱。
最好的法子,自然是迫使中隊主動放棄朝陽與葫蘆島市。
要達到這一目的,唯一的法子就是繞到中隊的防線後方,擴大戰線寬度,讓中隊無法組織起有效防禦。具體法子就是攻打赤峰,把戰場選擇在朝陽北面,並且利用攻打赤峰消耗中隊的有生力量。
目的很明確,戰術也很簡單。
策劃階段,帕特里奇只有一個疑慮,也就是羅耀武要利用的地方:中隊在白石水庫附近的突出部。
突出部的面積並不大,關鍵是連線著三零五國道。
如果美日聯軍從通遼出發攻打赤峰,就得經過三零五國道,並且將戰線向前推進大約一百千米。如此一來,美日聯軍的側翼就將暴露在中隊的槍口之下。帕特里奇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以羅耀武的才能,不可能不知道這一優勢的重大意義。也就是說,中隊肯定會利用突出部發起反擊。
很快,帕特里奇的這一疑慮就得到了證實。
從九月十日開始,中隊就在白石水庫附近集結。雖然戰術偵察情報無法判明中隊的性質,即是不是主力部隊,但是這種前沿集結意味著有大的動作,而羅耀武絕不是那種喜歡被動防禦的指揮官。
到此,美日聯軍要想再進一步,就得首先解決當前的問題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