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將騎乘者從如何雙腿用力夾馬腹雙手抱住馬脖子這上面解放出來,雙手可以做其他動作。
而高橋馬鞍的好處,想想就知道了。手可抓,身可靠,不會隨意往下掉。
那為什麼沈騰卻一直沒有將這利國利民的好東西做出來?又沒有什麼難度,為什麼不?
這個,就是沈騰的大局觀在作祟了。
高橋馬鞍馬磴子,絕對是推進歷史發展程序的利器之二,毋庸置疑。有了這兩個東西,騎乘將變得尤其方便,戰場上出現“大戰三百合”將成為一種可能,墜馬現象將極大減少,戰馬在戰爭中的威力將得到極大地發揮。
但是,很遺憾,中國恰好在戰馬這方面具有先天劣勢——戰馬產地基本都在中原戰區之外,那是少數民族的天賜祥瑞,屬於他們的福利。
漢民居住地,或者說漢民選擇的居住區,基本上都是天生的農耕區,而不是牧場。
所以,高橋馬鞍子馬磴子這兩樣東西一旦問世,首先受益的,絕對不是漢民,而是蠻族。
前漢王朝初建時,高祖皇帝劉邦身為九五之尊,舉全國之力,卻湊不齊通體雪白身量等高的四匹馬來。而到了武皇帝時期,中原王朝之所以有底氣與匈奴來一次硬碰硬地亡國滅族之戰,霍去病拿下當時胭脂山最大的軍馬場才是核心根本。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即便再過2000年,霍去病當初建立的山丹軍馬場,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軍馬場之一,在亞洲,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有了山丹軍馬場的漢王朝,才有底氣展開對匈奴的終極一戰。並且,是“以匈奴的方式”打敗匈奴。
正是因此對歷史事件的認知,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在對待馬鞍和馬鐙上面,沈騰顯得尤其鄭重。
但這東西真應該在這個時代大放光芒才是啊!
多少次,要上馬時,沈騰都已經預料到下馬時的悽慘結局。等下馬時,沈騰都已經不敢去想象當下是怎樣一番淒涼風景。
還記得曾經有個學生的筆名是“活在當下”,現在,他幾乎每次想到馬,就不由得想起自己算是“活在襠下”了。
但這兩樣東西,他是真不敢輕易就拿出來。這個大局觀他是有的,一旦拿出來,最後,很可能會變成一道催命符,自己的暫時得到舒服了,但催的是整個中原王朝的命,中原人民的命。
所以,每次騎馬前,他都在馬背上墊上比別人厚一倍的麻毛織物,即便如此,當馬速稍微快一點的時候,他依然是一副齜牙咧嘴地形象,很是煞人。
為此,他常常遭到那些豬隊友們的恥笑。
沈騰拿起板凳,在手上掂了掂,很輕。
這倒是沈騰沒有想到的。
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木頭,是否足夠結實。做馬鞍子木料,一定不能用過於沉重的木材。後世的馬鞍子用什麼製作而成,沈騰記不大清楚了,估計松木楊木這一類的樹木會更好一些吧。
沈騰再無觀光的心思。
其實原計劃中,他還想看看鐵匠鋪子的,既然馬鞍子的構思出來了,馬磴子這個絕配搭子,不可能不同時考慮。
這件事情縈繞腦海已經很久了,只是沈騰真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開始籌劃製作,時機很重要,保密更重要。目前為止,他還沒有找到合適託付的人。
而且,還有一個事情,他不得不慎重考慮,就是這兩樣東西其實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複製起來,不要太輕鬆,軍轉民尤其簡單。這就需要考慮自己託付的人,一要絕對可靠,二要絕對富豪。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你不可能只做那麼一點點,要做,就要各種尺寸的,囤上很多很多貨,等到亮相的時候,要絕對能夠一次性裝備一支幾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