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7章 再上講壇,為人師表

回到三江城,沈騰便開始為老乾媽做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情。

鐵軌沒有辦法實現,小火車沒有辦法實現,水錐很簡單,交代下去即可。有一件事情,非得沈騰親自出馬不可。

算盤。

眾所周知,古時候人們用小木棍進行計算,這些長短不一的小木棍叫"算籌",用算籌作為工具進行的計算叫"籌算"。

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用小木棍進行計算受到了限制,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更先進的計算工具——算盤。

歷史上,關於算盤出現的朝代,眾說紛紜。一說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末三國時期,關羽所發明,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功能嘛,就是為了計算軍隊後勤輜重的。

其二,元明說。

清代學者錢大昕認為算盤起源於元朝中葉,在明朝時期使用已經普遍使用。元代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中已經有關於使用算盤場景的記載,明朝的很多書籍中都有關於算盤的記載,可見在這個時期算盤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了。

其三,唐宋說。

隨著對史料研究的深入,不少學者認為算盤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依據一,在於宋代的《清明上河圖》之中,在一家商鋪的櫃檯上就已經出現了算盤,宋元的很多書籍之中記載的算盤使用已經非常純熟。

大唐盛世,經濟已經非常發達,算盤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進行加減乘的運算,還能計算土地面積和各種形狀東西的大小。

由於算盤製作簡單,價格便宜,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算又簡便,所以在中國被普遍使用,並且陸續流傳到了日本、朝鮮、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但據公開資料顯示,“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東漢徐嶽所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云:“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為3部分,上、下兩部分是停遊珠用的,中間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不管這東西到底是在哪個朝代出現是哪個人發明,今天,沈騰決定,蜀漢建興十四年三月一日,南中,三江城,中國珠算橫空出世!

會計房內,端端正正坐了一眾人等,都是三江城內負責蠻王家產的算籌人,也稱會記。有本來就在三江城蠻王府工作的,更多卻是專程從銀坑洞那邊趕過來的,帶隊的正是話事人孟繁。

祝融氏竟然也坐在其中。

花蝴蝶阿曲莫居然也滿臉嚴肅地坐在最後一排位置上。黃崇李球也在其中,包子卻不知去向。

包子不來很正常,在他的心裡,兄弟有了,就是他有了。兄弟會了,就是他會了。

一共三十來位,男男女女,老少不等,有阿曲莫這樣的妙齡女子,也有發須花白的老學究。

每個人面前橫放著一個長方形的算盤。

在教授珠算技能之前,沈騰還必須完成另外一個重大改革事項——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者其實並非阿拉伯人,而是印度人,原本該叫印度數字才對,但當時阿拉伯人征服了印度,並且將此數字廣為傳播到全世界,所以,才被稱作阿拉伯數字。

當然,這是三哥的悲哀,我們無所謂的,對吧。

中國古代並非沒有專門的數字表達方式方法,比如中國的“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就承擔了計數的功能,但是,中國的計數文字在這方面有兩個弊端——

一則是筆畫太多,書寫不易,要知道中國直到新中國建國後經過兩代人的努力,才基本普及小學文化,廣大的人民群眾才識得文字,而此前,絕大多數的人,“斗大的一字認作扁擔”的,這絕不是笑話,而是實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