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部分

而採用新型的線膛機,只需要十分鐘,既可製造出一根合格的槍管。”

福蘭克林之所以瞭解這些,是他從機器雜誌上看到的報道,實際上早在兩年前,英國就開始將滑膛步槍刻上幾條膛線,但是給火槍刻上規範統一的膛線並不簡單,工人既無法適應新的工作條件,也忍受不了監督人員越發苛刻的加工要求,結果導致軍工廠罷工頻繁,也正因如此,在機器雜誌上才會刊載出美國發明的新型機器。

“非但美國的線膛機器拉制的膛線是極為標準的統一規格的膛線,甚至就連同他們生產的武器的每一個零件,都是可以互換的,就像美國人生產柯爾特手槍一樣,在倫敦買一支,拿到亞洲,如果損毀了,可以同另一支損毀的同型號手槍互換零件……”

標準化!

福蘭克林的話讓朱宜鋒立即想到了這個詞,想到了在課本上學習過內容,想到了常常被稱為“美國製造體系之父”的懷特尼。他於1798年向美國政府提出了一項兩年內生產一萬支步槍的建議,不過這一計劃11年後才完成,而之所以用11年才完成。他按照槍支零件的尺寸設計出一套專門器械和流程,讓一般工人透過使用它們分工生產不同的零件。用這種工藝流程生產出來的零件尺寸及公差一致,任何零件皆能適用於任意一把同型號的步槍,只要將它們組裝起來便可成為一支完整的步槍。

也正是以此為開端,奠定了美國的製造體系——以標準化為核心的製造體系,而美國製造體系在國外惟一重要的應用也是在軍火生產方面。似乎也就是在今年,英國政府採用美國機器建立了英菲爾德兵工廠,美國的裝備還被用於普魯士和法國。美國製造體系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援,為了支付最初建立這種新體系所需的廠房和裝置,政府的合同是必要的。但是,美國的特別之處在於把這種體系應用到了沒有政府資助的其他產業領域之中。這一方面是由於技術工人缺乏,另一方面是沒有歐洲那種根深蒂固的手工藝傳統。柯爾特在與英國工程師討論時說:“未受教育的工人最適於新的批次生產的方式,因為他沒有傳統的包袱。”

而這恰恰也正是自己所面對的問題——技術工人缺乏!

福蘭克林的提醒讓朱宜鋒立即意識到,自己忽視了什麼,作為一個擁有超越這個世界一百多年記憶的人,居然會忽視這個堪稱革命性的“技術變革”,實在是不可原諒,不過還好,現在準備還不晚。

“之林,我們在美國那邊有什麼關係嗎?”

轉臉看著習之墨,朱宜鋒有些激動的開口詢問道。

“如果有聯絡的話,看看能不能聯絡美國的機器製造商,為我們設計一座軍工廠,引進美國的機器和製造方法,製造武器,當然,將來還可以引進他們的製造方法制造機器裝置……”

標準化!

這不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嗎?

人們往往只看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進了“電氣時代”,但是他們顯然忽視了一點,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的同時,工業製造的標準化為其鋪平了道路,甚至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沒有工業製造的標準化,人類就不可能進入“電氣時代”。可以說是標準化奠定了這一切的基礎。

而事實上,歐洲各國現在的工廠仍然停留在“作坊階段”,如英國那樣的“工業國家”實際上仍然是一個由數以十萬計的“作坊”組成的“工業國”,而在隨後的十幾年間標準化以及隨後的科學化管理推行,使得工業大生產成為了可能。

可以說,現在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即將拉開序幕的前夜,只要自己抓住機會,首先在軍工廠中適應“標準化”並且推行科學化的工廠管理、品質控制,進而以兵工廠為基礎,建立起一系列的現代化的工廠企業,這些企業從一開始便採用標準化以及科學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