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的進步。
國人不是不擅於經商,一但有了良好的環境,國人立即會展現出他們對商業的天賦。但是在國力因為工商業的發展而迅速增加,中華朝的財政收入在短短五年內,就增加數倍的同時,勳貴與商業的結合同樣也顯露另一方面的弊端,尤其是在戰爭爆發之後,更是如此。
閉著眼睛的朱宜鋒的腦海中閃過了一張張檔案、表格,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數字、條文,漸漸地,所有的這一切,都在他的眼前變成一幅似乎真實存的圖畫和故事:
戰爭爆發之後,在國內金融界的支援下,總額超過五十億元的債券一共分成三期發行,而這些債券發行之後所籌集的五十億元資金,則是在軍事撥款和推進工業的旗號下,被分別使用。
這些錢和鉅額的軍費開支迅速轉到國內數百家企業的身上,當然,那些企業主是絕對不會把錢鎖在保險箱裡,金錢的威力就在於它的流動。企業家們立刻用它們購置機器,增加工廠產能,同時他們還會試驗武器,招聘更多的工業,轉產有利可圖或利潤豐厚的各種武器,以滿足突然膨脹的軍事需求。
但是這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普通人所能想象中的那一部分,不過只是冰山一角罷了。還有一部分錢那些企業的正常的利潤,並不是都投在新武器的研製或者工業生產的擴大上。
這部分錢被用來認購政府發行的國債,當然這只是一小部分,是企業表示愛國的一種舉動,而對於他們來說,對於那些企業來說,他們所要面對的是什麼呢?他們面對的是一個被打的稀爛的世界,他們發現在英國人的殖民地上,遺留下太多的數之不盡的財富,而這些財富等待著他們去接受,去接管。相比於其它,這才是最重要的!
戰爭帶來了新的機遇,殖民地的礦山、土地,相比於其它,這樣的投資才是回報最為豐厚的,軍事管制當局的支援下,那些人用低的可笑的價錢,就買下了許多最有潛力和前途的礦山、地產。
在這個過程之中,權力與金錢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甚至就連監督的官員也很無奈對於那裡的監管是一片空白,而且勳貴們也有他們自己的理由。
“為了支援帝國的事業!”
在這種“支援”之中,那些銀行、企業將自己的觸角從本土一直伸到了海外,他們都在默默地構建著一個新的殖民地,他們的這個殖民地不同於帝國殖民地部所管理的殖民地,但是殖民部卻離不開他們,離不開他們的支援,因為殖民地部需要這些銀行在殖民地構建立金融,需要企業在那裡建立一定的工商業基礎,有了金融與工商業殖民地才會繁榮,才能夠顯示出帝國治理下的變化。
而這一切的代價是什麼呢?
軍人流了血,但是大企業和大財團得了一切。
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就像當年湖廣等地的商人隨著義軍的腳步進入全國各地,最終成長為全中國最為成功的商人群體一樣,現在,那些企業同樣也在追隨著帝**隊的腳步,將他們的觸角伸向世界各地。
當帝**隊在世界範圍內為構建一個世界帝國而努力的時候,那些商人們同樣也在構建著他們勢力範圍,當然這個勢力範圍不同於軍事參謀部的地圖,不同於其它任何一份地圖。
儘管知道這一切,但是朱宜鋒卻不能去阻止這些行為,因為在殖民帝國組建過程中,這些商業力量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可以說是必須的,帝國需要對殖民地進行“產業化分工”,需要從殖民地獲得利益,這些都需要依賴商人,需要商人的付出。
但是在另一方面,朱宜鋒卻不得不警惕的看待著這些商人的舉動他們並不是一群簡單的商人,他們是一群勳貴,那些帝國的勳貴現在已經深刻影響到了國家的經濟,甚至可以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