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經》所指‘親’、‘伴’、‘奴’、‘從’,分男女共八人。親就是親人,是主人的雙親或者家族長輩,大多長輩是正主入定之後遷來。伴就是朋友或玩伴,都是比較密切的身邊近人。奴是下人,是奴隸的意思,男者為奴女者為隸。從是跟隨主人的小孩子,童男童女,也有選擇家族中的晚輩孩子,但那是極特殊的情況。關鍵是正主的年齡,不同年齡在九五之尊的點位上位置也不同,想確定正主的棺不容易,九五之尊的點位每一個都有說法。
棺槨立葬,這是法葬的一種。取意為立於天地,不卑不亢,也有為後代撐起天地的意思。立棺法葬以族群的方式出現,這在《葬經》裡可不多見。
楠楠說外面的蓮花圍壇,是‘題湊’的一種。自西漢以後,黃腸題湊就沒有使用過,東漢的題湊,與西漢又不相同。取而代之的是很多其它形式的題湊。
由九口棺木筆直的立在蓮花提湊當中。九口棺木都是大部分沒在地下的土裡,如果沒有猜錯,當初落定的時候,中間應該是土堆或者與蓮花持平。特別的就是這九口棺木漏在外的部分,從上面看有點橢圓,配合外面的蓮花提湊,九口棺木就像是九個蓮子。九個蓮子,排成一個字,應該是一種古文的‘五’,這可不是我們印象中的繁體五字,也不是漢字中的五,這要看什麼時期什麼文化背景下的字。古文字不同於現代文字,說是秦始皇統一文字,可是在後來所有朝代的考古挖掘中也能發現,文字這東西並沒有真正統一過。漢字的數字五,全找遍古文當中出現過的,一個數字就不下幾十種。
,!
“東家若在,立刻就知道”張春來說道。
“的確,天子修書,那時候整理出來的書籍,歷朝歷代都有,這個也在考古上有實物為證。好在當時那些官員都是各個學派大咖,翰林學士國士無雙,進入國子監,那是一生的榮耀。我也就知道這麼多”我道。當年康熙老爺子微服私訪,也是因為一本南宋‘九山書會’的《小雅子思》,結實了周培公。
蓮花題湊,頂起九五之尊。這是女權時代的體現,正主是女身肯定,如果沒猜錯,這是個歷史上絕對能找到名字的女人。用四伴來伴葬,不是說這女人權傾天下,而是這正主生活的範圍之內,所有伴其左右的人,有尊有幼,他們是伴隨主人一生至關重要的親人。這方法有些殘忍,也有一些對逝者的尊敬,人性這東西很難說清。
“反正史書上那麼多人都找不到埋哪了”楠楠說道:“隨便安一個就行唄”。
“這能隨便安嗎!”李立明道。
狠狠砸下鏟子,留在蓋板前的掐點被卸掉,只要撬動一點,厚重的槨板就會掉下去,因為下方臥深了一拳。
工兵鎬大顯神威。只有兩公分厚的凹槽裡,那種玻璃狀的粘合劑被翹起,‘噼啪作響’。只開一道縫,所有人就跳開,這時候需要等待片刻。
在一座墓室邊再修一座墓室,所葬是墓主至親,那叫陪葬墓,一地雙穴。在一個墓室中,另搭棺臺,葬墓主至親,這叫同穴而葬合葬墓。這裡的蓮花題湊,象徵棺床,一床葬九人,雖有主次尊卑,但無分風水所利,只有南北朝,胡人家族門閥時代,女人決定命運的時期才有。
槨板蓋子栽倒一邊,斜插在內棺前面,這種歪斜擋住的方法十分不便於‘摸金’。但是內行就知道,槨板擋住正前方,那是給自己留下個機會,關鍵時刻逃命的機會。
佈滿死結暗紋,這槨板的選材照常理應該是上等楠木或者花梨。怎麼會用這麼多死結的木料?身份顯赫不是嘛?
“鬼臉梨花”張春來道。
鬼臉梨花,屬黃花梨一種。不同於普通上等黃花梨,整張木料上的木質部,都是死結,根本沒有年輪。細看那些死結真有小鬼臉的樣子,張春來說這木料蒸煮油浸,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