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就是大問題。
明清時期的礦井作業技術還是十分發達的,而且有記載,明朝還發生過歷史上最大一次礦難。而且李立明的意思很明顯,如果採石場是明朝時期的,那麼當時的人們發現水層的技術,比今天的儀器裝置都要高超。問題就出在裡面的一塊平整石面上,它就在我們眼前,卻毫不起眼。李立明眼神死死盯在上面,周圍一圈都是斜面,痕跡雖然看不出是什麼工具所致,但是整齊均勻的切口,那一定是一件很特別的採石器具。
李立明特別分析了一下工具的情況,現代的破拆工具,風鎬電鎬,利用高頻率的震動原理。古人是不會不知道破拆堅硬石料的訣竅,至於工具,明清時期應該有獨特的創新,畢竟明代的採礦業並未完全繼承了南宋的技術,而是消化吸收,創出了自己的一套體系。為什麼不是繼承明之前的元朝,那個遊牧政權成不了大器,老百姓的耕地都要用來放羊放牛的朝代,能有什麼發展。之後的清,採礦業成為了主要經濟支柱之一,從八國聯軍進bj來看,大煙土,大洋馬,大砍刀的清朝,絲毫不影響經濟第一大國的地位,腰纏萬貫,羸弱多病,這樣的國家不打你打誰。
懷璧其罪。
“當時的清朝,富得流油”李立明道:“課本里的清朝,不是全部的清朝”。
採石工具的分析,李立明是想盡可能確定洞邊的痕跡來自明清時期,而且明清兩朝,之所以富強,是因為包括採礦業在內,很多方面的水平達到一定高度,資源豐富,的確是當時國家的情況。明朝與蒙古的邊貿,有一個‘廣鍋’就能看得出來,金屬冶煉已經達到相當高度。
地上乾乾淨淨,不是後來的東家那些知青所為。至於後來可能是土賊也不成立,沒有哪個土賊會有閒心破開石牆,再打掃一下地面。當初採石之時就發現後面有水,並沒有動,這句話結合這個小石室再來細品,裡面又有文章。李立明開啟礦燈,光束照向簡易的石門之外。告訴我們三個,設想一下,當時的三十多個人,進來這裡之後,能不能所有人的視線兼顧其他人。
我們三個人都是搖頭,這裡空間寬闊,以當時火把手電的照明特性來看,三十幾號人,在這麼大的空間裡散開,所有人相互照應,還真辦不到。這裡雖然是數個巨大空間相連,但是高低起伏,有的地方略有偏移。之前用礦燈做的實驗,不能套用在當年的知青們身上,手電光和現代的專業礦燈是兩回事,光束的集束性就差很多,亮度也是不在一個層次。
“設想一下,三十幾號人從我們進來的入口進來,會是什麼樣的情況”李立明道。
那個入口最多能容兩個身材瘦小的人並排,三十多人,一定也是在我們之前休息土洞和石洞相連的地方出發,那麼應該是魚貫而入。三十多個人,一個接一個進來的話,應該是一落到實地,就不由自主的分散開,一定是一個扇面。這裡的空間,讓扇面散開的人群根本不相顧,而且還有一個情況,‘有人暈倒’。
蘇文的弟弟蘇懷,和陳東家的摯愛,還有另外的兩個人,怎麼會在一起?弟弟應該跟著哥哥,東家應該緊緊抓著摯愛的手才對。
“資料上有”李立明道。
大家又翻開資料,東家和蘇老鬼都記錄了一點,也都是他們兩個人視角里當時的片段。東家當時離顧雪彤並不遠,處在人群的大概中間位置。
顧雪彤,在知青當中,是最漂亮的。東家和蘇文,可能是出於對逝者的尊敬,都沒有提起。當時的情況可以設想,顧雪彤的身邊,不乏追隨者,有的人也許就是這樣,明明美人心有所屬,可就是有那麼一個到了黃河也心不死的勁,你就是成家了,我也要粘巴點腥。話說回來,在顧雪彤心裡東家到底是不是個備胎,很難說。女孩子身邊有些蒼蠅很正常,從東家的執著來看,應該不是假的或者一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