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於大腦,讓人一瞬間失去所有知覺。
強磁對腦電波是有影響的。
李立明走過來,沒有過多的炫耀。吩咐邵軍他們三個,回去把柴火取來。
只要躲開上方的青黑色鼓包或顏色重的地方就可以,原因找到了,四人繼續在山空石室中搜尋。
這時候不得不努力回憶對資料的時候,上面的那些內容。李立明將資料拿在手中,生怕有什麼疏漏再次出醜,第一次進這麼大的空間,以往的經驗在這裡不管用。採石場的判斷是定了,但是這裡又不像完整的採石場,更確切的說,不像是按照工期保質保量完成的,用現代的話說,應該是規模達到了設計,確又沒有修繕到位,連最基本的可用都不可能。就像剛才判斷的屯糧地,堵漏的痕跡都沒有,這要是使用屯糧,山野的大老鼠落戶於此,肯定吃得肥肥的。
“這附近,應該有條河吧?”李立明說著,翻開自己的1986年版省級地圖冊查詢。八十年代的地圖冊,目前還在全國發行,精確度很高的,以前有一本,搬家折騰丟了。不知道李立明問這個幹什麼!
,!
“的確有條河在這附近,好像還在龍象村邊上流過”我道。
“那就對了”李立明確定這是採石場,卻又不像是圓滿完工的工程,更像是這裡採出石料就沒用了廢棄掉。就連採石過程,也是毫無章法的亂採一氣。上下落差那麼大,而且還不能行車,哪有這麼幹活的!我們的注意力就不要集中在這裡,應該集中在石料上。
“你來看”李立明蹲在地上開始比量。
地上的痕跡都在,每一處相連的凸起都沒加修飾,而且這些痕跡都顯示出,採走的石料長度是兩米半寬度一米多一點,都是規整的條石。這些石料都被運走,那麼運走的方式離不開水道,體積重量在那放著,長途運輸必須走水道。青石灰岩,這種石料能用來做什麼就可想而知,必然是修建河堤,或者是臨河的城牆。李立明更傾向於修河堤,因為青石灰岩修河堤是上選材料,至少明清時期是的。
“你知道楊芳嘛?”李立明問道。
楊芳我知道,在嘉靖後期任職司禮監掌印,他和嚴嵩一樣位高權重,影響著明朝嘉靖年間的政局。
可後人只知嚴嵩,不知楊芳,因為他是個大太監,宮裡人稱‘老祖宗’。李立明提起楊芳,是因為嘉靖年間,內閣府首輔嚴嵩在‘殿前議事’上曾提出在長江黃河兩河流域,水患高發地帶修建數道防洪大堤,嘉靖為此大加讚賞,一勞永逸解決華夏千百年來水患。為此兼任工部侍郎的高拱當即提出,堤壩的修建,要結合當時比較實用成熟的水利技術,嘉靖更加讚賞,節省運力支出,能夠省時高效完成。
楊芳加派江南織造局人手,用絲綢貿易得來的鉅額利潤來供給如此浩大工程。嘉靖年間,在江南的生絲產量形成規模,小工坊達到資本雛形是有原因的。
嘉靖龍顏大悅。
李立明說話其間也不由感嘆,當時關於江南織造局的貿易額到底有多大!還是建國後在中東的友好國家找到的資料。
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就悲催了。
東南沿海,倭寇本就是連年作亂。在嘉靖中期開始,倭寇為禍變本加厲,更悲催的是還有很多明朝人也跟著鬧妖。
戚繼光平定倭寇,北方後金興起,徵遼東,嘉靖他孫子萬曆花光了他爺爺他老爹攢下的基業,整個大明從隆慶開始,在連年饑民遍野中,被陳圓圓給禍害亡國。
“等等等等”急忙打斷李立明,你這麼說我理解不過來。江南織造句的貿易資料是建國後在中東找到,這就開玩笑了吧!偌大的大明,怎麼就一點記錄都沒有!還有嚴嵩,歷史上他不是個大奸臣貪官嗎?難道修兩河大堤也為了貪!李立明被我問得不知從那說起才好。